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有(    )

①“一五”计划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 . ③④⑤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⑤ D . ①③④
毛泽东说:“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这里“第二步”完成的标志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一五”计划完成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如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

图片_x0020_771053643

①灯塔指引          ②生死攸关          ③当家作主

④星星之火          ⑤开天辟地

A . ①④③②⑤ B . ⑤④②①③ C . ④①⑤②③ D . ⑤④③②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区。经济特区的设立(    )

A . 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 B . 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 .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D . 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是(    )
A . 1949、1951年 B . 1949、1952年 C . 1949、1954年 D . 1949、1956年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我国的一位药学家领导科研团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位药学家是(    )
A . 屠呦呦 B . 莫言 C . 杨振宁 D . 钟南山
造成下表美国驻台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B . 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C . “一国两制”的实行 D . 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事件是(   )
A . 抗美援朝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 . B . C . D .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

事件

时间

影响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大跃进

1958年

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挫伤群众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 .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
A .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 B . 土地改革取得了极大胜利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 .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小球转动大球”的故事反映了我国与哪个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变?(  )

A . 英国 B . 日本 C . 印度 D . 美国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不仅取得了圆满成功,还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主要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A .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 “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拥护社会主义的主张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产生-实践-实现-发展的过程,与这个过程对应的史实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③巴黎公社④十月革命的胜利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①②③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 . 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 . 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D . 邓小平南方谈话
看图回答问题。
  1. (1) 下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2. (2) 图中场面发生的这一天是我国现在什么节日的来源?
  3. (3) 图中历史事件的发生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请你谈谈中国能结束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
  4. (4) 居安思危,作为青少年学生,谈谈你对上图历史事件的认识。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材料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B . 开始了调整国民经济 C .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 . 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千克

7.15千克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 (1) 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措施的推行?这一措施为什么能成功?

  2. (2) 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是哪些省份?据材料二,说出经济特区区位选择的理由。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