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

材料二 我们要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

  1. (1) 材料一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 (2) “文化大革命”期间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请指出当时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他们进行强烈抵制和抗争的两例史实

  3. (3) 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破坏的史实。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要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小云同学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定与小云的探究作业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 . 邓小平 B . 朱德 C . 彭德怀 D . 贺龙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 . 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D .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
A . 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 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局面 C . 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 . 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启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
A . 三大改造完成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是下列哪一事件后(  )
A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 土地革命兴起 C . 颁布《土地改革法》 D . 土地改革完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科学影响时代》中回忆道:“1963年到1965年,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1964年是英国的大选年,我清楚地记得10月16日的那一天晚上,突然电视上大量的竞选宣传都停了,打出一行字。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大家都来问我这消息是不是真的,我也吃不准,连夜赶到使馆去调问情况,当我知道是真的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行字应该是(   )
A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中国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 . 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我们能清晰地接收到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随着这一报告,指挥中心宣布,我国第一颗  (     ) 发射成功。

A . 神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 .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C .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D . “长征一号”捆绑式火箭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 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 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正常化 C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解放战争时期   C . 制定宪法时  D . 中共八大上
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
A .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 .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 (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中②处是(经济特区)。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下列春联体现了不同时期党政府采取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对联回答四个春联反应的农村政策变化的名称是什么?选择任两个事件回答经济政策所起的作用。

  2. (2) 春联四采取的措施得益于什么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起点是什么?

  3. (3) 综合四副春联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在制定农村政策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如图所示会议的内容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下列事迹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有①“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井②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③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④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歌词中“中华好儿女”的优秀代表是(    )
A . 叶挺 B . 杨靖宇 C . 赵登禹 D . 邱少云
我国以“一国两制”首先解决了(    )
A . 澳门问题 B . 台湾问题 C . 殖民问题 D . 香港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绘制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他是(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主席 D . 胡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