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以下对两次“分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 . 都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 都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④①②③
1958年5月29日,汕头百货大楼在“南生公司”的基础上实行公私合营隆重开业,开业当天,2万多市民相继涌入,见证了汕头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当年资本主义工商业能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
A . 生产合作社 B . 赎买政策 C . 市场经济体制 D . 土地改革
阅读材料,判断并回答问题:

一国两制

1982年9月,中英双方领导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中国提出1997年一定要收回香港主权。英方不愿放弃英国在香港的既得权益,因而以保持香港目前的民主和繁荣为借口,为难中国。于是,中国便提出以“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香港问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50不变。

  1. (1)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①“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英国不愿放弃香港的根本原因是维护香港的民主和繁荣。

    ③中国在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上意志坚决。

    ④香港在回归祖国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及其内涵。
1953年,我国农民战争净货币收入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 . 新中国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抗美援朝胜利 D .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 . 新中国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抗美援朝胜利 D . 土地改革完成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的性质是(   )
A . 新民主主义宪法 B . 社会主义宪法 C . 旧民主主义宪法 D . 共产主义宪法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其重点地区是在(     )

A . 东北地区 B . 沿海地区 C .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 中部地区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假如让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中国比美国实力更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015年9月3日,我国隆重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中国军队的风采。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    )

A .   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B . 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 C . 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D . 发射了“东方红1号”卫星
由周恩来首次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粮食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王进喜 D . 屠呦呦
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人们把选举的日期当作节日,张灯结彩,庄严隆重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这次普选为即将召开的哪次会议做了准备(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 . “七千人大会"
1988年3月,国务院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潍坊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枢纽,迎来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而我国也在其后不久初步形成了      的对外开放格局(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021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再次跨越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挑衅攻击。这一行为违反了中印两国之间达成的指导相互关系的哪一(   )
A . 互惠互利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独立自主原则 D . “求同存异”原则
1956年底,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这么高兴。”结合下面两幅图片,说说毛泽东高兴的原因。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1978年-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 (1) 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些成就取得的政治性因素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独立自主外交 D . “一国两制”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