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如图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单位:亿公斤)(  )

A . 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B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    )
A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 全面从严治党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中国共产党的会议史就是一部中共党史,下列会议与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会议

内容

A

遵义会议

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C

中共十三大

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中共十五大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A . A B . B C . C D . D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握手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这句话表明了(    )

A . 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 B .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 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 D . 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
列举与下列“第一”有关的城市。

  1. (1) 横跨长江第一桥——

  2. (2) 第一汽车制造厂——

  3. (3) 第一机床厂——

2001年中国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条件有哪些?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会议讨论了哪些问题?最终达成了什么结果?这次会议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间是(    )
A . 20世纪20年代 B . 20世纪中叶 C . 21世纪20年代 D . 21世纪中叶
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抗日战争胜利 D . 抗美援朝胜利
以下四位国家领导人当中,哪一位曾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A . B . C . D .
材料解析

材料一:1979 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 年底台湾当 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 3 万多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台湾来大陆投资、交流、旅游、探亲的累计已达 2400 万人次。截止到 2001 年,两岸间接贸易额达到2300 亿美元。近年来两岸通邮、通航也取得进展,福州、厦门与高雄之间实现了海上货 运试点直航,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地区实现了货物与人员直接往来。目前,双方已开 通电话、电报、传真、移动通信等业务。台湾同胞激动地说“‘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

材料二: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而现在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目前两岸交往的基本状况。出现这种局面的基础是什 么?

  2. (2) 材料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后有何感想?

  3. (3) 材料一、二反映出海峡两岸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这一时期是(    )

A . 改革开放时期 B .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一五”计划时期
1953年10月,中共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    )
A .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 服务一五计划建设的开展 C . 促进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完成 D . 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完成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变则通,通则久。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材料三:“(这次会议)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因而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起点。”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请简要谈谈这种转变对该政权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罗斯福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对美国有何重要作用?
  3. (3) “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决策?
  4. (4) 综合上述材料,一个国家或政权怎样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外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舞台的事件是(    )
A .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业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其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业生产合作化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①④②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对这两段互相矛盾的材料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 . 反映了美国外交原则根本性转变 B . 证实了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必然性 C . 见证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建交 D . 预示了中美关系将有实质性的突破
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回顾历史,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   )
A . 1949年 B . 1954年 C . 1956年 D . 1966年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 . 促进朝鲜统一 B .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为了保家卫国 D .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