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1952年底,中央人民政府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错误  改正   

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坚持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

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香港、澳门回归 C .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国企的初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 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 坚持执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 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    )
A .   翟志刚 B . 杨利伟 C . 王亚平 D . 叶光富
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国家的建设史。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1. (1) 1953~1956 年间,是我国建设文明国家的重要节点。写出此时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及一例外交成就。

  2. (2) 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物质文明。写出下列史料中我国物质文明的主要成果,分析出现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 %,年均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7703元增加到2007年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 (3) 精神是文明的灵魂,蕴含着强大力量。概括下列史料中“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写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两例国防科技成就。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自然灾害严重 B . 苏联撤走专家 C . “文化大革命” D . 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出自“人民的好战士”  (    )

A . 雷锋 B . 王进喜 C . 邓稼先 D . 焦裕禄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大陆与台湾之间基本没有联系。1987年,对外贸易总额仅为0.5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490倍;2008年1月至12月.两岸贸易额达1292.2亿美元。

-----------新华网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完成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2. (2) 从材料二的国中反应出深圳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 (3) 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月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 . 两岸实现了“三通” C . 两岸接受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 . “九二共识”的达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一些地区实施了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建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 . 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 . 先后落实的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D . 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
1984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促使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 . 实行政企分开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图4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

A . 人民解放战争 B . 抗美援朝战争 C . 朝鲜解放战争 D . 朝鲜统一战争
历史上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今年(2021年)是我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前景。哪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之年到今年已有多少周年了?(    )
A . 66年 B . 67年 C . 68年 D . 69年
老师出示了下面的图片,同学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C . 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D . 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 (2) 图二中的历史事件是在“三大改造时期”,请回答是哪三大行业的改造?至此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图三、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重大的失误?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 (4) 图五中的场景,是一种新的土地制度,据图五写出农民经营土地的方式是?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 . 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 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莆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人民公社的特点的“一大二公”的含义是(     )

A . 一大是大家都支持,二公是公开又透明 B . 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C . 一大是指人民公社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二公是一切为公 D . 一大是大人都参加,二公是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