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6年3月31日上午11时30分许,运载36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的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抵达沈阳桃仙机场。有关人员举行简短的迎接仪式后,将烈士遗骸棺椁运送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至此,这些在外漂泊60多年的英灵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你知道6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为了(    )
A . 抢占朝鲜的资源 B . 宣扬中国的国威 C . 与日本对抗 D . 保家卫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市场。下图所示史实的巨大意义是(   )

①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正式开始

②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④标志着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是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主要是因为他(  )
A . “两弹一星”的功臣 B .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C .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迎风招展。请回答,该现象最早发生在(    )

A . 1949年 B . 1971年 C . 1978年 D . 1979年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了(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共同纲领》 C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如图

  1. (1) 材料一反映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重大事件)是什么?此重大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集中力量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4. (4) 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5. (5) 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错误发动,被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削弱,被肆意践踏,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C . 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改善 D .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民族自治区与在香港、澳门设立的特别行政区相比,二者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    )

A .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相同的社会制度 B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 . 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 . 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的新成就(   )

A . 计算机网络领域 B . 空间技术 C . 生物工程技术 D . 新能源技术
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开始于 年。

口号反映时代,时代需要口号。下列口号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A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 发展才是硬道理 D .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美苏争霸处于僵持阶段 B . 中美、中日关系的缓和 C .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 . 上海 B . 深圳 C . 珠海 D . 海南
下表是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促使这种变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
个体经济 71.8% 7.1%
A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你知道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   )

A . 海南省 B . 安徽省 C . 广东省 D . 湖南省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 C . 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 .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
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

A . 英国侵占的香港 B . 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C . 英国侵占的澳门 D . 西班牙侵占的澳门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 .   三大战役 B . 渡江战役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