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表安徽风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图片_x0020_814477228

A . 实行土地改革 B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 .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 .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下列哪一项成就获得诺贝尔奖?(   )
A .   青霉素 B . 人工牛黄 C . D . 青蒿素
下面是小丽学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 (1) 图一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 (2) 图二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书影,它的性质是什么?它规定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文学作品《边城》是湖南哪个著名人物的代表作(   )
A . 丁玲 B . 陈国达 C . 罗辀重 D . 沈从文
香港回归祖国后,“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2011年、2012年连续以100分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一国两制”方针 C .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 社会主义制度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 .   村民选举“海选”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此主张(    )
A .   推动海峡两岸实行“一国两制” B . 放弃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 . 证实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可能性 D . 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材料二: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选自2015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三: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一选自2015政府工作报告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佐汪材料中观点的相关的制度名称。该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 (2) 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国企改革之前,我国曾经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什么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确立?

  3. (3)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90年代,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 (4) 基于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伟大成就,你认为我国经济建设要保持良好持续发展的势头,应该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197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专门面向市场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在国外媒体眼里,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新举措。外国媒体如此称赞《市场》报,因为该报纸(    )
A . 传达了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B . 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序幕 C . 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 是当时全国唯一报道经济信息的报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潦倒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58年8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了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这个规划实施后对我国的工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什么失误?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哪一次会议产生的?“战略转变”指的是这次会议做出了哪一重要决定?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4. (4) 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材料四中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最初进行该尝试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尝试的实行,给我国农村带来了什么影响?
  5. (5)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四,请你给“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已经实现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    )
A .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包括(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实现现代化

③全面深化改革    ④全面依法治国    ⑤全面从严治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
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
A . 举办经济特区 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他率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噎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他是(    )
A . 康生 B . 陈伯达 C . 王进喜 D . 焦裕禄
党的十九大继续关注农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 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 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下列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

①凭粮票、布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③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④“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下列史实与上甘岭战役不相符的是 (   )

A . 敌人先后投入六万多兵力进攻我军阵地 B . 邱少云在这场战斗中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C . 这场战役前后历史时四十多天 D . 战斗英雄黄继光就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