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1954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人亚太经合组织。我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提出了“”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2001年,我国加入 组织。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下列梦想都曾是我们的追求,按实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独立梦、强国梦、飞天梦、回归梦 B . 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 C . 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D . 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飞天梦
香港、澳门的回归成功实践了(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 .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针对台湾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2018年4月26日我人民空军出动轰一6K等多型多架战机绕岛飞行,用战机航迹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这表明我国(    )
A . 维护一个中国的坚定决心 B . 放弃“一国两制”政策 C . 放弃了和平统一的手段 D . 确立武力收复台湾政策
西方人嘲讽说;“在原子弹的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用实际行动回击这一嘲讽,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大珩 C . 袁隆平 D . 屠呦呦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时装周

丰富的食品

高速公路

农村别墅

A . 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B . 我国实行票证制度 C .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D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导致下图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完成了土地改革 B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
A . 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B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 . 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文革”引起老一辈革命家的愤怒 B . “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C . 阶级斗争能有效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 . “文革”期间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则真实地再现了著名科学家______的科学品格。(    )

A . 钱学森 B . 邓稼先 C . 王大珩 D . 袁隆平
“它的实行,把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人民公社体制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听到“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些赞语,你会想到的人物是(    )

A . 袁隆平 B . 钱学森 C . 焦裕禄 D . 王进喜
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上取得的成就。

  2. (2) “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 (3) “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确立?确立的时间是什么?

  4. (4) “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 (5) 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在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第2758号决议,在此从略)。顺致最高的敬意。”这是1971年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请问,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是(     )

A . 祝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 . 吸收中国为联合国会员国 C .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 祝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A . 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 .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 C . 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 . 开国大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

比较项目
国家
首次试验年代试验次数备注
美国19451032
苏(俄)1949715
英国195245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的次数
法国1960210
中国196445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3)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年轻的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美国飞机对我国边境城市和乡村进行轰炸、扫射,严重侵犯我国主权。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一化三改造”目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1. (1) 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谁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 (2) 面对美国的侵扰,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这次战争的总指挥是谁?参战的军队名称是什么?
  3. (3) 建国初期,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完成有何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小华要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文献,下列可供他查阅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