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潦倒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58年8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1)
材料一中所说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了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这个规划实施后对我国的工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
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什么失误?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哪一次会议产生的?“战略转变”指的是这次会议做出了哪一重要决定?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4)
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材料四中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最初进行该尝试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尝试的实行,给我国农村带来了什么影响?
(5)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四,请你给“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③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大跃进”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或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或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安徽凤阳小岗村;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人均有很大提高。
“乡村振兴”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以民为本,尊重人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