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 .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
《中国海军史(晚清民国卷)》讲述了中国海军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发展状况。下列内容反映晚清中国海军状况的是(    )

①台州九捷——戚家军抗倭

②买舰造舰——精练北洋海军

③海上对决——黄海海战

④孤岛悲歌——威海卫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历史,在抗争中涌现出来许多仁人志士。请将下表空白格的内容填写完成。





人物头像







姓名


李秀成

谭翤同

秋瑾

政治面目

地主阶级开明派

清朝北洋海军爱国将领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要事迹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指挥太平军为保卫安庆,解围天京英勇奋战。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被捕遇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 .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B .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C .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D .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创新是国家与民族进步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但丁        伏尔泰      马克思

材料二

【制度创新】

材料三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技术创新】

图片_x0020_20

图一                            图二

  1. (1) 材料一中的三位人物所代表是时代都产生过人类发展进程的伟大思想成果,请写出这三种思想成果。

  2. (2) 材料二中“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的口号?

  3. (3) 材料三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是如何“弃旧图新”的?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这个“岛国”改革的原因和成果。

  4. (4) 图一的出现于哪一场生产领域的革命有关?结合图二,分析这场革命有哪些影响。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邓世昌黄海激战壮烈殉国

④戚继光抗倭

A . ④②①③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广州市的《越秀史稿》说:“它的起因是洋人要跟清廷修改条约,以图攫取更多更大的利益;清廷予以拒绝。洋人恃强,诉诸武力,发动战争”,材料中的这一战争(    )
A . 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B . 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D . 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    )
A .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只学技术,不变制度 B . 以兴办耗资巨大、无利可图的军事工业为开端 C . 技术设备全掌握在外国技师手中 D .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打击下破产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请问:⑴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
⑵“德”、“赛”两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

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教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 . 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 . 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 .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 . 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在(    )
A . 西安 B . 南京 C . 永安 D . 安庆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是指以下哪个国家的炮声(    )
A . 法国 B . 英国 C . 俄国 D . 日本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始,断无中止之理。”材料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   )
A . 关天培 B . 林则徐 C . 陈化成 D . 琦善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下列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的灵活战术有(  )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夜袭战

④麻雀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闯入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大肆抢劫后,放火烧毁。”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反映了(    )
A . 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 . 历史研究水平提高 C .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D . 民众关注国家命运
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时间是(    )

A . 1840年 B . 1876年 C . 1895年 D . 1901年
图片无言,历史有声。下列对如图反映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停止了内战 B . 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C . 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 . 中共争取到了国内和平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强盗”分别指那两个国家?“夏宫”指什么地方?

  2. (2) 材料二中俄国得到的“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3. (3) 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中列强所犯下的罪行?请说出这次战争的影响。

  4. (4) 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固的抵抗,请你举例说明。

  5. (5) 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