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1929年,日本军部《解决满洲问题方略大纲》提出,“组织亲日政权、建立独立国,必要时将中国东北并入日本版图。”后来,为实现这一阴谋,日本关东军制造了(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华北事变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是通过(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望厦条约》 D . 《黄埔条约》
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 .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 . 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 . 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 .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   )
A . 掀起洋务运动、旨在“自强”“求富” B . 宣传君主立宪、推动维新变法 C . 提出三民主义、推动民族民主革命 D . 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   )
A . 民主与科学 B . 民主与进步 C . 科学与进步 D . 民生与科学
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这一事件(    )
A . 是中国抗战的开始 B . 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 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如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 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 .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北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时有记载“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2)

    下图的中山服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这是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化中的一例,这些变化与哪一场革命有关?当时社会习俗还有什么变化?

  3. (3)

    下图是1978年底北京街头的场景。国际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身穿大衣风度翩翩地走着,满大街身穿灰蓝色中山装和老棉袄的中国人纷纷侧目。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服装上的反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的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就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1840年广东海面的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

——《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让台湾。”

——梁启超

  1. (1) 材料一中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的是什么事件?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2. (2) 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林则徐

    黄海海战

  3. (3) 我们应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4. (4) 材料三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5. (5) 在中国近代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中,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请你说说这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东北全境基本解放。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李宗仁说:“我对自己的失败而高兴,因为我的失败诞生了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李宗仁指挥的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武汉会战 C . 长沙会战 D . 平型关大捷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材料费尽周折。以下最有可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 . 开往大连的船票等实物 B . 由沙皇签发的护照证明 C . 和董必武在上海的合影 D . 原版的《中共革命纲领》
标志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愿望破产的是(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 B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 .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 .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隙碍,经过20多大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入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A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做关的转折点 B . 是抗战以来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 . 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 . 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下图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遵义会议应该填入图中的(    )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在中国攫取的特权是(    )
A . 领事裁判权 B . 开放通商口岸 C .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居住及租地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材料一:《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进行了总结,每个时期的奋斗都有标志性的特点。

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

特点

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史实

A

B

C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大庆油田建成    ②深圳经济特区设立    ③红军长征

材料二:《决议》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之一是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摆脱了西方那种靠殖民掠夺的模式,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摘编自陈伟等《党的百年奋斗深削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材料三:《决议》总结提炼了百年党史积累的宝贵经脸,即“十个坚持”。“十个坚持”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胜利之本和根本价值追求。

——摘编自王毅《“十个坚持”的逻辑体系与深刻内涵》

  1. (1) 将下列史实填入相应位置。从以上四个史实中任选一个 , 说明它是如何反映该时期奋斗特点的。
  2. (2) 运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3. (3) 结合历史或现实,参照示例,谈谈对“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历史经验的认识。

    示例:“坚持党的领导”: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1. (1) 材料一作为“中国之巨祸”的是那场战争?今年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多少周年?

  2. (2) “此后半个世纪”日本由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哪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 (3) 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 (4) 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功绩是(    )
A . 领导虎门销烟 B . 撰写《海国图志》 C . 抗击沙俄入侵 D . 指挥黄海海战
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 “要和平,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