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示意图展示了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空间分布,写出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
  2. (2) 写出拉开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序幕的历史事件。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走上革命道路。写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2例。
  3. (3)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体现中国近代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探索之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一是洋务派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解决经费,又举办民用企业,后来才允许官民合办,官督民办,民族资木主义开始发展。可见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什么?但客观上又起到了什么积极的历史作用?

  2. (2) 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他英勇就义,欲以自己的血来警醒国人,变法起到了怎样的“警醒”作用?

  3. (3) 图三中的孙中山被后人尊为“国父”,为什么?

  4. (4) 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起点”的含义是什么?五四运动起初遭受挫折,学生被捕,但迫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压力,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这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有何关联?

判断分析


史实

结论

A

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B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D

新航路的开辟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1) 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

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
A . 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 . 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 . 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 . 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史学家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其中“内部事务”是指(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

A . 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技术 B . 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 C . 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 . 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 “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    )
A . 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 . 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C . 文学著作中对于事件的描述 D . 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日本
“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用上述内容否认或掩盖的罪行是(    )

①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    ②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    ③南京大屠杀    ④731部队用中国人进行细菌式武器试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
A . 1911年10月10日 B . 1912年1月1日 C . 1912年2月12日 D . 1912年4月1日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自强不息、仁人志士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夜夜召唤我,在梦里,用你的声音……

---张劲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二: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条约,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三: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1. (1) 材料一中“绅士的洗劫”、“文明的大火”发生在哪场战争中?在这场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是谁夺去了圆明园的美丽?
  2. (2) 材料二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是那一条约?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孙中山领导材料四所述的革命, 这次革命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革命有何重大影响?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总算起来,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文化事业大约有30个左右。……正是这批事业,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化、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这是一种真正的智力开发,它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并哺育出戊戌维新的成批志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务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晚清维新变法运动中,急剧的社会动荡,外来列强的种种欺凌,战败割地赔款,增开商埠,中国陷入民族危难中,显然它是晚清救亡图存的产物。在酝酿筹办期间,广采他国,特别是日本的教育制度,勾勒出近代中国的国家教育蓝图,并以政权力量推行各项教育措施。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大学之门,其开风气之先,树立了全国学堂之表率。

——陈滔娜、沈洁《京师大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大学之路探寻》

材料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

图片_x0020_100007

材料四:国民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法令: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

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

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文化事业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使“中国陷入民族危难”的史实。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成功的主要原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上海新式教育的发展状况。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学堂发展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三个教育法令的主张。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与近代哪一事件有关?
  5. (5)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清政府的剥削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抗争,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材料三:“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是哪一组织?“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运动中颁布了哪一革命纲领用来吸引民众?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独火器万不能及”西方,他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史实依据是什么?此后,哪个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火器”?这次探索我们称之为什么运动?
  3. (3) 材料三中“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这说明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场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写出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2018年某校学生为纪念辛亥革命计划前往辛亥革命首义的地方进行参观,他们应该去的是(   )
A . 广州 B . 武昌 C . 南京 D . 北京
2020年是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00周年,该小组的主要发起者包括(   )
A . 周恩来、李达 B . 陈独秀、李大钊 C . 刘少奇、贺龙 D . 毛泽东、何叔衡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B .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 .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孙中山发表的《临时大总统誓训》(  )
A .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 . 正式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C . 宣布中国封建制度最终结束 D . 表明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2019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某校同学准备利用假期“重走建军路”,出发地点应选择在(   )
A . 南昌 B . 南京 C . 北京 D . 西安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 . 冼星海 B . 聂耳 C . 田汉 D . 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