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诗句中的历史知识 | |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 左面的诗句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历史? |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度掷黄金。 | “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 |
百日求新为图强, 挽救危亡看康梁。 | 为挽救危亡康梁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其性质是什么? |
中山更要建共和, 天下无人奉君王。 | 左面的诗句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
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 |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材料一:如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众神或坐或立,谈笑宴饮,穿着打扮与常人无异。画中盛放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如画中右侧附图所示),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针对不同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
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④国民党军的人数和装备不如共产党军队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汉阳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