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战争中,中国人遭到哪国的“炮口逼迫”?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把它付诸一炬”是什么事情?“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针对什么而言的?
(3)
材料三是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中哪一条内容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
材料四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
根据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英国;腐朽的封建制度。
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落后就会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