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材料二: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材料四: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幺了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材料五:18世纪,正当法国的旧制度衰败的时候,法国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材料六:“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探索之路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独秀……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革命之路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十九大报告
材料 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海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中日对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之际,“辽宁”号航母改变中国海军结构,改变了中日力量对比,强化远海能力,是中国强大实力的体现。
抚今追昔,看到我国海军今日之强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110多年前的中国海军以及那场耻辱的黄海大战。
问题:
请回答: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如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材料三:五四运动期间,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史实 | 结论 | |
A |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
B |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组建起新式海陆军 |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C | 光绪帝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除旧布新的举措 |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
D |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 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是清政府与民众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