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 列强对华大规模资本输出开始 B .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材料二: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1. (1) 材料一的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1万余人和击毙日军3千余人的战役是什么?
  2. (2) 用材料一的原文概括出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作用。
  3. (3) 材料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4. (4) 敌后抗日军民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是什么?
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九国公约》的签署 C .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材料四: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幺了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材料五:18世纪,正当法国的旧制度衰败的时候,法国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材料六:“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1. (1) 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
  2. (2) 为实现思想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
  3. (3) 材料三中,图一的两位历史人物领导了哪次变法?图二杂志代表的空前思想解放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 (5) 阅读材料五,法国这次思想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在这次思想运动影响下,欧美爆发了哪些革命?
  6. (6) 材料六中的文献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诞生?它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什么重大理论成果?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独秀……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革命之路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十九大报告

  1. (1) 请分别写出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2. (2) 材料二中“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样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胡主席总书记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井冈山会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海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中日对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之际,“辽宁”号航母改变中国海军结构,改变了中日力量对比,强化远海能力,是中国强大实力的体现。

抚今追昔,看到我国海军今日之强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110多年前的中国海军以及那场耻辱的黄海大战。

问题:

  1. (1) 在黄海发生的这场海战属于哪次侵略战争的一部分?此战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击日军的民族英雄是谁?
  2. (2) 日本为什么发动这次战争?你知道战争名称的由来吗?
  3. (3) 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在这场战争中日军犯下怎样的滔天罪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袁世凯任都督。
解放战争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 . 沈阳 B . 徐州 C . 北平 D . 锦州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
A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 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 .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 .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 . 封建主义 B . 殖民地 C . 半殖民地半封建 D . 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探索。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1)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渐形成的?

  2. (2) 图片A属于哪一类型的企业?图片B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 (3)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历史情境,最可能出现在图片ABCD所反映的哪一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 (1)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民族运动的情况?
  2. (2) 这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3. (3) 材料二说,“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这场民族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
  4. (4) “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请写出最能反映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 (5) 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材料三:五四运动期间,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1. (1)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材料三中的“国敌”指什么?
  4. (4) 你从材料中理解到了怎样的五四精神?
1919年6月25日下午,在长沙一个靠摆摊维持生计的家庭的9岁孩子放学回家,忽将摊上所摆仁丹、洋火及其父母所用的洋磁盆、牙膏等,凡属日货,一律掀掷于地,用脚踢毁。父母责骂,孩童则对骂父母是“冷血动物卖国贼”。影响孩子的事件可能是(    )

A .   辛亥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首次国共合作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 .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 思想启蒙 C .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 .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以下史实与推论,正确的选项是(    )


史实

结论

A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B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组建起新式海陆军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

光绪帝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除旧布新的举措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D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是清政府与民众的矛盾

A . A B . B C . C D . D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指(    ) 
A . 古田会议 B . 安庆起义 C . 南昌起义 D . 广州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