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是1843年前后清朝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瑷珲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学校历史社团开展“我和伟人共成长”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读伟人成长 思民族未来】

1893 年 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 年 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 年 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 年 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 年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 年 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忆伟人论断 寻革命道路】

1927 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听伟人声音 感使命担当】

1949 年,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 (1) 从上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 (2) 为践行这一论断,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什么?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 (3)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你如何认识毛泽东说的这句话?
【近代的中日关系】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些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材料三: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怎样的政策?
(2)材料二中的《卢沟桥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十九军的什么精神?
(3)材料三中“五十年”前中日两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近年来,日本屡屡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罪行。也屡屡在钓鱼岛制造事端,驱逐我国扑渔船,企图霸占我钓鱼岛。请你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洪秀全领导农民在广西金田村起义是哪年(    )

A . 1850 B . 1851 C . 1852 D . 1853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

A .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B .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 . 出现了学习宣传西学的魏源和严复等思想家 D . 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8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18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 (1) 分别指出材料中“178年前”、“124年前”、“118年前”中国遭受的侵略战争。
  2. (2) 指出“124年前的侵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中国人民在1839-1901年间“反侵略”斗争的事例。
  4.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想和看法。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    )
A . 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B . 学生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C . 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孙中山最具有前瞻性却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现在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问题是(    )

A . 民权主义 B . 民生主义 C . 民族主义 D . 人文主义
国共两党经历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不仅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今天的两岸关系。下列属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有(   )

①五四运动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  ④南昌起义  ⑤抗日战争  ⑥渡江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⑥
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今井武夫说的“中国事变”是指(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双十二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年7月23日, 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
A . 邓世昌 B . 左宗棠 C . 丁汝昌 D . 关天培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这是溥仪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 .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 .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 . 鲁迅的《狂人日记》 D .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华北组织了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了大量交通线。这次战役(   )
A .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中国同盟会 C . 国民党 D . 光复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他领导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军队的名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中国工农红军——北伐战争 B . 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历史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反思历史教训。阅读材料回答材料。

  1. (1)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从目录中我们可以提取许多历史信息。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十章     科学革命——1914年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第十三章    俄国

    第十四章    中东

    第十五章    印度

    第十六章    中国和日本

    第十七章    非洲

    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以目录中某一国家或地区为例,说明“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对其产生的影响。

    ②该目录反映了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2) 一图胜千言。图片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进程,请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图三的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请写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以上三幅图片所反应的历史事件说明了近代欧美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什么?

  3. (3) 研读史料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所谓的千载一遇的机会而成其大业的,也不过是恰好适应了时势,使人民得以充分发挥了力量罢了。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

    ①依据福泽谕吉所言,如何理解当时的世界时势?日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它又是如何顺应时势,成就大业的?

    ②欧洲也是“按照这个顺序”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加以说明。

马关条约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 . 开设工厂 B . 割占土地150万平方公里 C . 获得赔款2万两 D . 开放天津
下列战役中,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④孟良崮战役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近代化的浪潮下,东西方国家的命运相互交织在一起。

材料一:……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工业化的欧洲需要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寻找原料来源和市场。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删改

材料二: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即从封建专制社会(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化为近代民主社会。近代化有三个主要特征: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商品化;政治上的法制化、氏王才匕;思想上的人性化、理性化。

材料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提倡“自强”“求富”的______,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一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又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一摘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删改

材料四:某国近代化措施一览表

一一摘自人教版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工业化”最早从哪一国家开始出现?请举出一个案例,

    证明材料所述观点。

  2. (2) 美国通过哪两件事完成政治近代化?这两件事对美国都起到了哪一共同的历史作用?

  3. (3) 材料三中划线部分依次应一该填写什么内容?根据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化一系列探索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请从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这一系列探索是否完全达到了目的?

  4. (4) 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该国的近代化呈现出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