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围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主席《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2. (2) 材料二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_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 . 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 .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 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B . 掀起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 . 便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以下因果关系搭配恰当的是(   )
A . 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B .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 . 中共七大——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三大战役胜利——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革命影片《开天辟地》最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 红军长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事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孙中山广州演讲(1917年)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精糕的时期之一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蔡锷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3. (3) 材料三中说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原因是什么?
观察下面漫画,请判断它与哪一文件有关(   )

A . 《资政新篇》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明定国是》 D .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从下图漫画中不能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是(    )

图片_x0020_1121102136

A .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了 B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基仍在 C . 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了 D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 .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 . 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C . 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D .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读下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走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系列变革。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回答,中国1919年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

  2. (2) 图一最能体现的洋务派的口号是什么?简述图二人物推动下的变法对中国社会的积极作用。

  3. (3) 图三人物领导的革命终结了中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图四人物1915年9月主持创办什么杂志进行思想文化运动?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哪些共同的积极影响。

  5. (5)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什么?

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后,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    )
A . 晚期智人 B . 母系氏族 C . 父系氏族 D . 奴隶社会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A . 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 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 . 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 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派别是(    )  
A . 洋务派 B . 顽固派 C . 抵抗派 D . 维新派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的是清代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邓世昌 D . 丁汝昌
洋务运的目的是(    )
A . 抵御外国侵 B . 发展本国经济 C . 镇压农民起义 D . 维护清王朝统治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全方位地进行向西方学习,都在本国的近代化道路上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 (1)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

  2. (2) 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3. (3) 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 (4) 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 各种抗议活动 C . 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 D .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