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的第二十年头,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的丰功伟绩是值得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缅怀。下列属于他的丰功佳绩的是 (   )                            

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  ②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的进攻序幕;③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④实现香港、澳门回归,洗刷百年国国耻⑤指挥百团大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⑤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艰苦的探索史。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 (1) (探究一 屈辱的侵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2) (探究二 艰难的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请说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创办了一所什么学校?

  3. (3) (探究二 艰难的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1927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 (4) (探究三 历史感悟)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样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战争或背景

    不平等条约

    侵占区域

    1842年

    鸦片战争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 (2) 请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史实造成了什么危害?
  3. (3)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的理解。
某同学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重要节点作了一个归纳,其中标志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新“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讲话要听从,太太出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上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
A . 洋务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五四运动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

请回答:

  1. (1)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寻求的中国出路是什么?为此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大事?

  2. (2) 这一历史事件的功绩是什么?

  3. (3) 资产阶级的其他派别做过什么努力?结果如何?

  4. (4) 以上努力是否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对此你有何认识?

战前,英、法、德等西方列强曾积极准备瓜分中国,但战后却基本上放弃了瓜分的计划,决定继续维持中国半独立的地位,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条约规定是(   )
A . 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道光时期鸦片肆虐
近代中国在社会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理由。

  3. (3) 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名称是什么?该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在从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 . 查禁鸦片,虎门梢烟 B .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 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 .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
A .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C .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清政府完成变成“洋人的朝廷”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护国军北上讨袁的原因是(    )
A .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 .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 .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 . 袁世凯复辟帝制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

A . 卢沟桥战役 B . 平型关战役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红军长征结束后,中国革命战略重心转移到(   )

A . 湘鄂赣地区 B . 闽浙赣地区 C . 云贵川地区 D . 陕甘宁地区
康有为上书强调:“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日本曾)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这表明康、梁的共同主张是 (    )
A . 对日开战收复台湾 B . 学习敌国变法思维 C . 鄙视日本扬我志气 D . 揭露日本夺我琉球
奕诉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称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之称;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期则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上述材料说明(    )
A . 洋务派与洋人勾结出卖国家利益 B . 洋务运动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 洋务运动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 D .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问题:(1)“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2)“过大江”何时何地开始?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指谁?表达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什么战役?这场战役的结果及意义是?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哪次运动的口号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A . 五四运动 B . 一二·九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