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探寻历史,走向未来!
材料一: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毕士麻克(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政治制度),归而行之(回国后实行);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价格的高低),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引自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其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上旬,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先后总计有30万人丧生。
材料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一篇咨文,宣称:世界已分为“自由制度”和“集权政制”两个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世界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时期,美国在亚洲发动了一场战争
(1)材料一德相毕士麻克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和中国分别在进行一场什么运动?运动的共同点都是向西方学习,但学习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2)材料三中的“自由制度”和“极权制度”阵营分别指材料四的什么内容?这两大阵营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四中“美国在亚洲发动了一场战争”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日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两极格局解体后中美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国家)可以怎么做?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称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革命火种早就被孙中山种下。以下属于孙中山种下的“革命火种”的是(   )
A . 创办黄埔军校 B . 建立中华民国 C . 提出三民主义 D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19世纪的英国通过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广大的殖民地,因而号称“日不落帝国”(如右图)

【历史解释】

材料二:李大钊的《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因此,那种认为新文化运动就是要打倒孔子、完全否定儒家学说的看法,并不完全符合当年实际情况。

——石仲泉《五四运动的历史贡敲》

【史料实证】

材料三:中央档案馆藏1945年毛泽东给蒋介石的回电手书。

【唯物史观】

材料四: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拙,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注:1956年——1966年)建设起未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脸,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家国情怀】

材料五:病毒不分国界,疫情不分种族。这次全球战“疫”,再次映射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没有谁能独善其身。“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援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作为驱散疫霾的重要力量,中国正继续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摘自《全球战疫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

  1. (1) 19世纪英国能够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中在中国珠江口岸有一地方(★号处)在19世纪40年代列入“日不落帝国”范围,其历史依据是什么?
  2. (2) 汉武帝把儒家什么思想内容作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而把孔子雕塑为权威偶像?材料二中李人钊等新文化运动代表抨击儒家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什么主张?
  3. (3) 材料三电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 (4) 回顾所学知识,请写出我国这一时期(1956-1976年的20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一项伟大成就。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时期我国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识。
  5. (5) 材料五认为中国能彰显大国担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和在疫情期间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中国精神”或“中国援助”的深刻感悟?
下列近代报刊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主旨的是(    )
A . 《申报》 B . 《民报》 C . 《时务报》 D . 《新青年》
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   )
A . 袁世凯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B . 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C . 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 D . 宣告清政府采纳君主立宪政体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島、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1. (1)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 (2) 材料一,材料二的不平等条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 (3) 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经济侵略手段各有什么侧重点?
  4. (4) 材料三中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5. (5) 概括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就”是指(   )
A . 中华民国创建 B . 解放战争胜利 C . 北伐胜利进军 D . 抗日战争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的艰辛探索。令中国革命开始“走自己的路”的事件是(   )
A . 成立中国共产党 B . 发动南昌起义,进行武装暴动 C .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 进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成为不朽民族战歌。今天我们中学生仍然高唱这首战歌有利于(   )

①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②唤起我们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③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④我们认识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思想解放运动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结合所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14-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被誉为该运动先驱的人是谁?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写出该运动的核心思想。
  3. (3)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元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第一次取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是什么
  4. (4) 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该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长沙会战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    )

A . 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B . 学生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C . 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严复译述的宣传西方生物进化论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的著作是(  )

A . 《天演论》 B . 《海国图志》 C . 《四洲志》 D . 《三国志》

201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之年,甲子轮回,国运沧桑,国运剧变。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甲午之年见证中国国运轨迹”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耻辱悲情的甲午】
材料一:

【扬帆起航的甲午】
材料二:“20世纪中期的农历甲午年,中国正进行历史的剧变。政治上,制定了宪法,从法律上确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外交上,开始步入国际外交舞台。”一个全新的时代扬帆起。
------------《环球人物》
【和平崛起的甲午】
材料三:2014年3月8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

  1. (1) 图一其英雄壮举的指挥将领是谁?《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试从地区和方式角度归纳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呈现的趋势。

  2. (2) 当时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新中国在50年代是怎样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的?

  3. (3) 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是怎样的?面对过去的侵略历史。德国给日本树立了怎样的榜样?

  4. (4) 当前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给国际安全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

下列不属于“一二·九”运动口号的是(    )
A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 . 反对华北自治 C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它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 . 关天培 B . 陈化成 C . 洪秀全 D . 林则徐
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中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 . 叶挺 B . 彭德怀 C . 张学良 D . 李宗仁
“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 .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 反对袁世凯独裁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打败日本侵略者
阅读下表材料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画“√”;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ⅹ”;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〇”。

  1. (1) 两次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召开的重要会议。

  2. (2) 两次会议都确定了正确的原则或路线。

  3.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4. (4) 两次会议先后形成了以邓小平、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5. (5) 两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起到了重要的转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