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小童特别喜欢历史影视剧,下列是小童暑假期间观看过的历史题材影片。请你判断小童通过哪一影片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

A . B .   C . 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动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可以一起冲向中东,……在近东会试。”

《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蔑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个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着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1. (1) 材料一揭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2) 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重温材料一历史事件,请从抗战英雄人物(李宗仁、彭德怀)中,任选取一位他撰写纪念词(应包含时间、事件及影响)。
  4. (4) 针对日本右翼否认历史行为,你认为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应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937年9月24日深夜,从南国山水中走出来的勇士们埋伏在山西的一处田野里,第二天上午,战斗打响了。没有子弹就用刺刀;刺刀弯了,就用枪托;排长牺牲了,班长顶上;班长牺牲了,老战士顶上。打到最后,只要站得起来的照样冲峰,歼敌1000多人的战果,使全国民心士气为之一振。此次战役(    )
A .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而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 .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 .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 .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以下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五口通商 C . 领事裁判权 D . 赔款2100万元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了三次皇帝的是?(  )
A . 溥仪 B . 乾隆 C . 朱棣
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以下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推行文学革命    ②高举“自强”“求富”大旗

③呼吁变法图强    ④提倡民主与科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 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参战
舰数
装甲
情况
总排水量
(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
管数
火炮
总数
鱼雷
艇数
中国12123446615.34271952
日本12124084016.33362680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  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明文历程》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意义

1894年

丁汝昌

沉重打击了日本舰队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②  (国民党)

鼓舞了抗战士气

1940年

彭德怀(共产党)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 一一《人文历史·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

  1. (1)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3. (3)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 (4)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资本输出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手段。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明确规定允许列强进行资本投资、开设工厂的是(   )

A . 《黄埔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德国某位学者评价毛泽东时说:“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一条路”的初步探索是:(   )
A . 南昌起义 B . “八七会议”的召开 C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 红军长征
智慧历史组搜集了以下图片,他们意在证明古代亚非文明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

A . 地理环境 B . 政治体制 C . 文化背景 D . 民族特点
1934年5月初,国民党军队进逼红都瑞金,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842年8月《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白银2100万两。(    )
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

  1. (1) 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2.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3. (3)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

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并建议设立新疆行省的是(   )

A . 林则徐 B . 魏源 C . 左宗棠 D . 李鸿章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以上两则材料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 这次运动提出了哪两个口号? 
(2)材料二的两家近代企业是由谁创办的? 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3)这次运动中创办了哪三支近代海军?
(4)这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 (1) 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2个月”是指从 年10月至 年10月。

    “11个省”是指  、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   。

  3. (3) 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 三大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