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从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就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自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久,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张鸣《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1. (1) 据材料一,“自强运动”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个历史事件?清朝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在军事上有何举措?

  2. (2) 据材料二,说明清朝政府进行的“自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 (3) 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4. (4) 材料四中“三个兔子”在当时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写出陈独秀在这一运动中的突出贡
    献?

  5. (5) 如果用以上四则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为此确定一个主题。

老师让李明同学讲一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故事,李明应该讲(   )

A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 林则徐虎门销烟 C . 黄海海战 D . 左宗棠收复新疆
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 . 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 . 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 . 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 . 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体现了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图二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3)图三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使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
(4)从以上战争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地上有铁路联系各地,好比人身上有血脉流通一样,手脚灵活,脑瓜敏捷……没有修筑铁路的国家,就好比中风麻痹的病人,半个身体不能动,行动不灵便。这样,如果外国人入侵,各地互相无法救援,只能任凭其欺侮凌辱,无法抵御。
请回答:
(1)在这段话中,郑观应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反映了中国人在哪方面已经发生变化?
(2)此材料体现了铁路在哪方面的重要作用?
(3)清政府有了自己的铁路,也没能抵挡住外国的侵略,这是为什么?

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如果是你来完成,你会参考的报刊是(    )
A . 《万国公报》 B . 《民报》 C . 《新青年》 D . 《劳动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5月6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 (1) 材料一中“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2. (2)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从材料二的哪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其性质?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
  4. (4) 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部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场面,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 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洽谈生意 B . 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同文馆读书 C . 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思潮 D . 商人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林则徐对待“良夷”是“照常贸易”并给予保护和鼓励,对待“奸夷”则“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这反映了林则徐(    )
A . 禁烟态度坚决 B . 禁烟政策灵活 C . 注重调查研究 D . 赢得人民支持
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 (1)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不能照抄原文)。
  2. (2) 问题二:材料二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什么政体?这种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种政体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什么关系?中国近代也尝试过实行这种政体。近代中国的 这种“尝试”,指的是什么?
  3. (3)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先进思想指导下,美国建立了什么政体?美国何时制定宪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这部宪法在世 界历史进程中有何价值?近代中国什么革命运动,试图模仿建立美国的这种制度?
  4. (4) 问题四:综合对各国政治制度的研讨,从中哪些启示?
有人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抗战事迹(节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投入抗战。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积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汉族人民成立蒙抗日游击队;新疆各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募捐活动,支援抗曰前线…

1937年8月开始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9~1月,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配合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采取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法打击日军,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1938年4月,迁往内地的高校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10月,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了宜昌大撤退,将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人员抢运入川,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1. (1) 材料反映的是什么运动?依据材料判断这场运动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 (2) 请简要概括这场运动的精神内涵。
  3. (3) 一个个分类挑选并运用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我认为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

A . 鸦片战争 B . 戊戌变法 C . 五四运动 D . 开国大典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陕甘宁边区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 山东解放区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是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的话,旅顺屠城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甲午战争期间 C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 . 九一八事变时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序幕。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材料三:……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1. (1) 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理解到了怎样的五四精神?
  3. (3) “先进理论”指的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请问:
(1)材料中的“军官学校”指的是什么?与旧式学校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请说说该“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奉献?
(3)他曾经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但后来背叛了革命,建立了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请问他是谁?他背叛革命的标志是?他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 .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 .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