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下图表格中的①②处分别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桂系  吴佩孚 B . 皖系  张作霖 C . 直系  冯国璋 D . 滇系  唐继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 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如下∶

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7.会师歌 27.团结就是力量
05.工农兵联合起来 21.到敌人后方去 28.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09.西江月-井冈山 22.游击队歌 3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3.遵义城头霞光闪 25.保卫黄河 3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写出所选歌曲的名称;②指出该歌曲对应的历史现象;③简要概述这一历史现象;④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


A .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B . 南昌起义、中共一人 C . 中共一大、秋收起义 D . 秋收起义、五四运动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

A . 革命根据地壮大 B . 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 . 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 . 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1931年末,一位环球旅行的欧洲人可能会看到的景象是(    )
A .   中国开始抗日战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美国经济危机一片萧条 B . 中国开始全面抗战,苏联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欧洲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C . 中国红军正在长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美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D . 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欧洲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
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民国之初,中华民国大总统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    )

A . 平等思想 B . 迷信思想 C . 爱国思想 D . 科学思想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建立人间的天国 C . 实现其革命理想 D . 打击外来侵略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面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阅读感悟: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那时候,左宗棠已经年逾六旬,而且体弱多病。他曾在致湘军将领刘锦棠的信中说:“本拟收复河湟后,即乞病还湘。今既有此变,西顾正殷,断难遽萌退志,当与此虏周旋。”左宗棠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勇敢地担负起收复新疆的重任。……1880年初,根据左宗棠的意见,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收复伊犁问题。在谈判中,俄国多方要挟,蛮不讲理,曾纪泽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左宗棠率兵前往哈密,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征途中,他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 ……自古以来,玉门关几乎成为人们西行的极限。此时,左宗棠已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可他却说:“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差堪告慰。”连当年前往哈密拜访并留住军营一个多月的德国人福克都说:“一月以来,觉爵相年已古稀,心犹少壮,经纶盖世,无非为国为民,忠正丹心,中西恐无其匹。”正是左宗棠震惊中外的豪情壮举,有力地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将伊犁归还中国。
摘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军驻台将领刘永福宣告为保卫台湾“万死不辞”,各路义军也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材料所述事件爆发的缘由是(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 《天津条约》签订 C . 《马关条约》签订 D . 《辛丑条约》签订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紧要历史关头,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在前期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在后期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农民战争叫什么?该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3. (3) 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认识。
在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先进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两个最重要的阵地是(   )

①《中外纪闻》

②清华大学

③《新青年》

④北京大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甘肃会宁“会师塔”是比较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是因为它见证了(    )
A .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 人民军队的诞生 C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A . 轮船招商局 B . 汉阳铁厂 C . 湖北织布局 D . 江南制造总局
从1921年到2016年,9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材料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和意义。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遵义会议是中共在哪次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召开的?请写出这次重大军事行动胜利的意义。

  3. (3)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哪一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4. (4) 通过以上探究,请写出一条你的感悟或认识。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一事件,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从此,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对于这段材料所述事件的合平解决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 . 孙中山 B . 彭德怀 C . 李宗仁 D . 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