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八一三事变     ②百团大战     ③《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③②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 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 . 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C .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1. (1) 问题一:筹建革命组织

    ①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统治,才能救中国,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了哪个革命团体?

    ②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组建了革命政党。请说出这个政党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

  2. (2) 问题二:宣传革命思想。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 (3) 问题三:领导革命斗争

    举出辛亥革命的高潮是哪次起义?

  4. (4) 问题四:窃取革命成果

    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谁窃取了?

  5. (5) 问题五:感悟革命成果

    回顾辛亥革命的斗争历程,革命群体和人才英雄辈出,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

A . 卢沟桥战役 B . 平型关战役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在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这里的“政治模式”特指(   )
A . 君主立宪制 B . 联邦制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 中华民国
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   )

A . 光绪皇帝 B . 宣统皇帝 C . 慈禧太后 D . 同治皇帝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成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蒋廷黻说:“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它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这个方案相关的是
A . 编练湘军 B . 派遣留学生 C . 百日维新 D . 义和团运动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 . ①③②④⑤ B . ②①④③⑤ C . ②③①⑤④ D . ②③⑤④①
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

纪念周年

枚数

内容

70

1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12个纪念馆

A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 .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是中国近代创办的著名企业,它们可以用来印证(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B .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 . 中国开展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 .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行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材料三   

   

  1. (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3. (3) 图一和图二所述内容分别与哪一事件有关?

  4. (4) 图一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以权力约束权力” ?写出图一与图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诏令改变了隋唐以来的千年大法,莫定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基础,对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这段材料盛赞的是(  )
A .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B . 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C . 封建君主制度的废除 D . 新式学堂的创办
最早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是(   )

A . 火车 B . 轮船 C . 汽车 D . 飞机
中国著名将军吉鸿昌曾写道:“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此诗表达了他舍身救国之情。以下事件与“抗日”有关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黄海海战          ④台儿庄战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促使社会各界不断思考,寻求新的出路。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这一运动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高举着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并指出“湘乡曾姓者”所拟药方的具体做法两例。
  2. (2) 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实例。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运动”的爆发的标志,以及怎样评价这场运动?
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失败了,“宁汉合流”,他们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革命陷入了低潮。
材料二: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1. (1)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动者是谁?材料二中的武装起义指什么历史事件?

  2. (2)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是什么?

陈独秀曾赞誉某场政治运动,称其“特有的精神之一就是人民的‘直接行动’”。这场运动是指(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下列有关张謇事迹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主张发展民办实业 B . 热心文化教育事业 C . 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办厂 D . 以面粉业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