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下图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一枚,主题是“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在(  )

A .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B . 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 C .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D . 1936年12月陕西西安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巢”既給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吴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于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 (1) 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 (2) 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 (3) 国共两党第次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明同学在暑假期间参观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他在参观中能获取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金田起义    ②火攻紫竹林租界    ③永安建制    ④廊坊阻击战    ⑤天京事变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①④⑤ D . ①③④
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努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从下列选项中为图②和图③人物选配上合适的称谓。

    A.中国铁路之父                        B.中国制碱工业之父

    C.两弹元勋                            D.最可爱的人

  2. (2) 图①人物领导的革命使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的名称和指导思想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

  3. (3) 图②人物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图③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 (4) 图④人物在外交领域的卓越成就有哪些?(任举两例)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戊戌变法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下列发生在民国十年的事件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五四运动爆发 D . 新文化运动
近现代日本曲折发展的历史,给我们很多反思,指导我们前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国追梦】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一场严重危机,是一次改革改变了日本的命运,请写出这次改革的名称。 这次改革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2. (2) 【军国迷梦】改革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它曾经两次独立侵华,请写出这两次侵略战争的名称。请说出二战中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3. (3) 二战后,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4. (4) 【大国崛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当今,日本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格局逐步形成了什么局面?

  5. (5) 【反思前行】根据日本近现代曲折发展的历史,进行反思?

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北京条约》 B . 《爱浑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黄埔条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

A . 民主共和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科学 D . 维新变法
1947年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 . 百团大战 C .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 解放南京
阅读下面诗文:
苦战八年得胜利,乌云消散人喜狂。
茫茫巴渝谈判地,浩浩中华和平先。
党国操戈逆天行,中共促和顺民祥。
功过是非自评说,留给史书一页煌。
(1)诗中苦战八年是为了驱逐哪一帝国主义侵略者出中国?这一胜利有重大历史意义?
(2)巴渝指的是哪一个地方?请你说出这次谈判的时间?以及谈判双方的目的。
(3)党国操戈逆天行是以什么事件为标志的?
(4)功过是非自评说,请你结合所学史实以及这首诗,说一说你对功过是非的看法。

“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列强没有侵略中国 B . 中国地大物博 C . 统治者腐朽至极 D . 义和团愚暴无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支持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材料三: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

生”陈独秀在《本志罪案签辩书》

  1. (1) 材料一中“一批倾向在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典型代表人物是谁?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他们“在原有体制内进行改革”的国内外因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3. (3) 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况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进程上有何变化?

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

纪念周年

枚数

内容

70

1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纪念馆

A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 .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 .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 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屡次发动侵华战争,由于那时制度的腐朽落后,注定了中华民族“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 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三: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近代外国人“合法”管控中国始于哪一“条约”?怎样理解1840年后“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到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标志着帝国主 义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源于哪一条约哪一条款?怎样理解“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回答,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5. (5) 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反思与启示,请写出一条。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华民国约法》。
“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实现了人民军队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古田会议(    )

A .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请回答:

  1. (1) 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2. (2) “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3. (3) “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4. (4) 你对这次“军事政变”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