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 .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 (1) 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性。
  2. (2) 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3. (3) 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4. (4)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原子核是(   )
A . 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 .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检验氢气的纯度 B . 图片_x0020_100002 检查气密性 C . 图片_x0020_100003 熄灭酒精灯 D . 图片_x0020_100004 加热液体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 (1) 我国高铁飞速发展,下列高铁列车部件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合金车体 B . 塑料小桌板 C . 涤纶座套
  2. (2) 自行车支架表面的一层漆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从而防止其生锈。
  3. (3)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有一题为: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两瓶无色溶液。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种无色溶液?

  1. (1) 【实验方案】小琪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分析: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字母代号)。

  2. (2)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琪同学将A、B、C、D四组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对该溶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除水、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Ⅰ:

    Ⅱ:NaCl、CaCl2、HCl;

    Ⅲ:NaCl、CaCl2、NaOH。

  3. (3) 【反思与拓展】①上述猜想与假设中只有一个不成立,它是(填序号),理由是

    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下列物质单独使用不能完成该实验的是(填字母代号)。

    a.pH试纸  b.硝酸银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铜  e.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硬水易生水垢 B . 硬水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 C .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D . 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图表为矿物质水中元素及国标含量,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内容.

矿物质水中主要成分(mg/1L)

偏硅酸(H2SO4)≥25

硫酸根≥0.05

氯离子≤5Mu

钙≥0.2

钠≥0.2

钾≥0.2

镁≥0.2

  1. (1) 图表中含有的一种金属元素是

  2. (2) 久置的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请表示出n个氧分子

  3. (3) 图表中含有的一种阴离子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1. (1) 实验一:探究影响碳燃烧剧烈燃烧程度的因素.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2. (2)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3. (3)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可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氧化镁 MgO2 B . 氧化铝 AL2O3 C . 水银 Ag D . 二氧化硫 SO2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 (1) 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I.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II.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①II中x的值为.

    ②若要证明CuO能作为KClO3分解的催化剂,则还要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CuO的都不改变.

  2. (2) 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I

    50.0g

    1%

    0.1g

    9mL

    II

    50.0g

    2%

    0.1g

    16mL

    III

    50.0g

    4%

    0.1g

    31mL

    图片_x0020_345159542

    ①若用上述装置测生成氧气的体积,则用图(填“a”“b”或“c”)

    ②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分解得快.

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将a1℃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a2℃,溶质的质量为甲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2℃时,65g甲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g。

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从实验室拿出的镁条表面总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提出问题】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的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1. (1) 【猜想】猜想1: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猜想2: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猜想3: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H)2

    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猜想1,理由是

  2. (2) 【实验探究】取灰黑色物质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

    ①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灰黑色物质加热分解产生了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灰黑色固体加热产生了,所以猜想不成立。

    ③灰黑色物质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请你推测:镁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镁与空气中的O2(写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的,其理论依据是

医用氯化钙可用于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已知Ca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以工业CaCO3(含少量NaCl、Al2O3、Fe2O3、SiO2等杂质,其中SiO2不与盐酸反应)生产医用CaCl2工艺流程为:

  1. (1) 操作3的名称是
  2. (2) 溶液1中的溶质种类有种。
  3. (3) 操作3中加入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若所得粗品CaCl2晶体的产率偏高(忽略其他实验误差),其可能原因是
弹壳由铜锌合金制成,现对一批已生锈【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的弹壳进行回收利用,主要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①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

②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1. (1) 写出废弃弹壳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2. (2) 为加快步骤一的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填一种即可)
  3. (3) 固体A中的化学式是
  4. (4) 步骤二加入过量锌的目的是
  5. (5) 回收锌的质量废弃弹壳中锌元素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b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合采用的方法为
  2. (2) t2℃时,a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1:4,那么a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 (3) t1℃时,将20克a、b、c三种固体分别加入100克水中。若将温度由t1℃升至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填写物质序号)

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学习.
(1)甲物质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NaCl和H2O,甲物质可以是(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物质与O2反应生成CO2和H2O,乙物质可以是 (填常温常压下不同状态的两种物质).
(3)A、B、C、D、E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①若图中E为一种酸,则反应A+B→C+D 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若图中E不属于酸类物质,则反应A+B→C+D 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A.锌和稀盐酸     B.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C.氧化铁和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和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