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种无色溶液?
请你分析: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字母代号)。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除水、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Ⅰ:;
Ⅱ:NaCl、CaCl2、HCl;
Ⅲ:NaCl、CaCl2、NaOH。
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下列物质单独使用不能完成该实验的是(填字母代号)。
a.pH试纸 b.硝酸银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铜 e.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矿物质水中主要成分(mg/1L) | |
偏硅酸(H2SO4)≥25 硫酸根≥0.05 氯离子≤5Mu | 钙≥0.2 钠≥0.2 钾≥0.2 镁≥0.2 |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可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I.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II.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①II中x的值为.
②若要证明CuO能作为KClO3分解的催化剂,则还要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CuO的和都不改变.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
|
I |
50.0g |
1% |
0.1g |
9mL |
II |
50.0g |
2% |
0.1g |
16mL |
III |
50.0g |
4% |
0.1g |
31mL |
①若用上述装置测生成氧气的体积,则用图(填“a”“b”或“c”)
②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分解得快.
【提出问题】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的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猜想3: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H)2
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猜想1,理由是。
【问题讨论】
①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灰黑色物质加热分解产生了。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灰黑色固体加热产生了,所以猜想不成立。
③灰黑色物质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请你推测:镁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镁与空气中的O2、(写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的,其理论依据是。
【查阅资料】①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
②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学习.
(1)甲物质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NaCl和H2O,甲物质可以是、(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物质与O2反应生成CO2和H2O,乙物质可以是、 (填常温常压下不同状态的两种物质).
(3)A、B、C、D、E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①若图中E为一种酸,则反应A+B→C+D 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若图中E不属于酸类物质,则反应A+B→C+D 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
A.锌和稀盐酸 B.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C.氧化铁和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和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