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2%医用双氧水 B . 冰水混合物 C . 2B 铅笔芯 D . 75%医用酒精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S、Cl、K、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B、C、E、F、J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3;固态E叫做“干冰”;A、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写出化学式:E;H
  2. (2) 上述反应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 (3) 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 (1) 点燃蜡烛,用一根木条横穿火焰三部分(如图所示),约1-2s取出观察,火焰(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2. (2)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有产生。取下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3. (3)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发现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小颗粒。

    (收集证据)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②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原因是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 (1) 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A . 铂金饰品 B . 铝壶 C . 铜导线
  2. (2)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生活中可以采用(写一种方法即可)的方法防止铁器生锈,铝比铁活泼,但铝却不易腐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4. (4) 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 N4是一种单质 C .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 B . 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 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D . 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下列推理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因素

A

蜡烛在纯氧中燃烧的火焰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更明亮

反应物浓度

B

煤粉比煤块燃烧的更加剧烈、更加充分

反应物种类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D

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难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A . A B . B C . C D . D
往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当生成两种盐的质量相等时,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总质量约是(提示:Na2CO3+CO2+H2O=2NaHCO3)(   )
A . 44 g B . 61 g C . 66 g D . 72 g
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变化用微观图示表示如下:其中用“○”、“●”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请你根据图示从微观角度回答问题:

  1. (1) 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 (2) 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的名称是
  3. (3) 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
水是生命之額,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 (1) “消毒池”中常用液氯作消毒剂,发生了反应:Cl2+H2O=HCl+HClO,若用自来水直接配制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氯化银沉淀。写出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废水中氨氮(以NH3形式存在)含量过高,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次氯酸(HClO)可除去废水中的NH3 , 发生的反应为:2NH3+3HClO=X+3HCl+3H2O。X的化学式为
  3. (3) 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面上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某藻类含化学式为 C106H263O106N16P 的物质,则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B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C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漂白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0    B . +1    C . +3    D .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

①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②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③石油炼制的产品有润滑油、汽油、航空煤油、煤焦油等

④利用燃着的小木条能鉴别出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⑤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⑥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⑦某同学量取液体,开始时俯视读数为20 mL,倒出一部分后, 准确读数为10 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10 mL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B .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C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 氧气的检验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D、E都含有钙元素,B、C、D是氧化物,且常温下B是气体、C是液体、D是固体.结合下列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物质X是由元素组成的.
  2. (2) 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3. (3)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A B+D:;②C+D→E:

以下改进实验能够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1:验证CO2的性质

 2:用H2O2MnO2O2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图1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②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可以制取氧气,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写一点),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图3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④待图3实验结束后,将甲试管从烧杯中取出并按下图进行实验.若白磷足量,理论上进入试管中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根据下面 NaNO 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1 20 ℃时,将 90 gNaNO 3 固体加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 40 ℃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

2 80 ℃时,将 249gNaNO 3 饱和溶液降温至 ______ 时,溶液质量变为 224g

3 50 ℃时,将 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NaNO 3 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______ NaNO 3 固体。

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 D物质的化学式是 _____

(2)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 _____

A.NH 4 HCO 3 B.NH 4 Cl    C.K 2 SO 4

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的成分

N2O2C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CH4 NH3 CO CO2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

大气中,你认为他们不能生存的原因是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

原因是                                                         

(3)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

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CH4可氧化为现代大气

中的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SO2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