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小颗粒。
(收集证据)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②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原因是。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选项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因素 |
A | 蜡烛在纯氧中燃烧的火焰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更明亮 | 反应物浓度 |
B | 煤粉比煤块燃烧的更加剧烈、更加充分 | 反应物种类 |
C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D | 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难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①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②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③石油炼制的产品有润滑油、汽油、航空煤油、煤焦油等
④利用燃着的小木条能鉴别出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⑤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⑥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⑦某同学量取液体,开始时俯视读数为20 mL,倒出一部分后, 准确读数为10 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10 mL
以下改进实验能够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图1:验证CO2的性质 | 图2:用H2O2和MnO2制O2 | 图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 | |
①图1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②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可以制取氧气,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写一点),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图3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④待图3实验结束后,将甲试管从烧杯中取出并按下图进行实验.若白磷足量,理论上进入试管中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
根据下面 NaNO 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 ℃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 /g | 80.8 | 87.6 | 94.9 | 103 | 113 | 124 | 136 | 149 |
( 1 ) 20 ℃时,将 90 gNaNO 3 固体加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 40 ℃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 。
( 2 ) 80 ℃时,将 249gNaNO 3 饱和溶液降温至 ______ 时,溶液质量变为 224g 。
( 3 ) 50 ℃时,将 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的 NaNO 3 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______ NaNO 3 固体。
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 。 D物质的化学式是 _____ 。
(2)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 _____ 。
A.NH 4 HCO 3 B.NH 4 Cl C.K 2 SO 4
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的成分 | N2、O2、C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 CH4 、NH3 、CO 、CO2等 |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
大气中,你认为他们不能生存的原因是 。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
原因是 。
(3)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
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CH4可氧化为现代大气
中的 。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等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