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 ① | ② | ③ | ④ |
放置一周后的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 铁钉表面出现的红色物质比③中多 |
探究实验一:
【提出问题】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为什么没有气泡冒出?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不仅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还可以生成碳酸氢钠。
【作出猜想】碳酸钠与少量稀盐酸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与过量稀盐酸反应才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编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
I。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缓慢注入少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荡 |
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 |
Ⅱ、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
② |
I。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继续注入稀盐酸至较多气泡产生 |
|
Ⅱ、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此反应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例:。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溶液 | 线段 | 实验现象 |
Na2CO3 | AB | 无气泡 |
BC | 有少量气泡 | |
CD | 有大量气泡 | |
DE | 几乎无气泡 | |
NaHCO3 | MN | 立即有大量气泡 |
NE | 几乎无气泡 |
【分析与交流】a.在AB段,溶液中的溶质有。
b.分析图表,体现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B、水
氢气+氧气
C、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D、.
高粱、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可得到酒精,酒精属于 (“再生”或“非再生”)能源。它是 的俗称。化学式为 ,燃烧方程式为 。
化学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
A. MnO2是加快H2O2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B.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是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氧化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不相等,所以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已知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试管收集氨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
(2019·湘西)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定律的宏微观运用。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说明:流程中各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已给出。
①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到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写化学式)。
②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仅画出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未画出反应前后的分子个数)如下:
该反应是流程图中的反应___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_ _ _ _ _ _ _ _ _ 。
假设反应Ⅰ、Ⅱ、Ⅲ过程中物质无损耗。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请计算:若从空气中分离出了2.8gN2,则理论上可得到HNO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