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以下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 闻气味鉴别酒和醋 B . 用含氧化钙的干燥剂制取石灰水 C . 用食醋鉴别蔗糖和食盐 D .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和化学纤维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 . B . C . D .
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1. (1) 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       (填序号),
    A . 导热性 B . 导电性 C . 延展性
  2. (2)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
  4. (4) 如图是某“暖宝宝”外包装的图片.该“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下来举措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 . 露天焚烧垃圾 B . 燃煤火力发电 C .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D . 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 .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 物理性质相同 D .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固体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倾倒液体 D . 夹持蒸发皿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食物腐烂 B . 酿酒 C . 红磷燃烧 D . 铁生锈
下列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选红磷是因为它可以耗尽O2 , 生成固态的P2O5 B .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 .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 .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
下列人体所必须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是(   )
A . B . C . D .
201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
  1. (1)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和天然气等.
  2. (2)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 二氧化氮 B . 二氧化硫 C . PM2.5 D . 氮气
  3. (3)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D烧杯中(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②B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 (1)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实验中,观察到水槽中气泡(填“刚一冒出”或“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一段时间收集完氧气后,将收集满氧气的瓶子(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

    ②写出用B、E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硫化氢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发生复分解反应制H2S,某同学用F装置来收集处理H2S。实验室制H2S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用于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 (2) 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根据上述实验分析,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

    ②白色固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③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中有氢氧化钠

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 金属汞洒落在地面,需收集并深埋 B . 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C . 加热NaHCO3固体时,试管口向上 D . 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y的数值是
  2. (2) 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3. (3)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当代工业上固体氮化镓的制备方法是利用镓和氨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合成,同时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红砖是建房的基础材料。生产红砖的下列步骤,最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粉碎原料 B . 搅拌混匀 C . 捏压成型 D . 高温烧结
下列实验中,为了达成目的,使用药品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使稀盐酸与氢氯化钠恰好完全反成:向稀盐酸中先加酚酞,后加氢氧化钠溶液 B . 证明二氧化碳能解溶于水:先在软质塑料瓶内加水,后通入二氧化碳 C . 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 :先通过灼热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 . 除去 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之最”知识的部分归纳,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l B .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C .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 D . 使用最广泛的金属:Fe

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______________填写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t1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测溶液pH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据此进行下面的计算:

1)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  原子;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3)计算282克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运算过程)

(2019·毕节)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NaOH 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