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的质量/g | 4 | 10 | 1 | 25 |
反应至t时刻的质量/g | 2 | a | b | 17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22 | 9 | d |
已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1∶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氯异氰尿酸由3个碳原子、3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B.三氯异氰尿酸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三氯异氰尿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
D.三氯异氰尿酸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g) | 10 | 10 | 10 | 2 |
反应后质(g) | 待测 | 2 | 21 | 2 |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下表是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20℃),请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NO3﹣ | CO32﹣ | Cl﹣ |
K+ | 溶 | 溶 | 溶 | 溶 |
Ba2+ | 溶 | 溶 | 不 | 溶 |
Cu2+ | 不 | 溶 | 不 | 溶 |
(1)上述阴、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碱的化学式为 ,形成复合肥料的化学式为 。
(2)KOH溶液和Ba(NO3)2溶液 (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 。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OH﹣、H+、Ba2+、NO3﹣
B.OH﹣、Ba2+、K+、Cl﹣
C.CO32﹣、K+、Ba2+、Cl﹣
D.CO32﹣、Cu2+、NO3﹣、K+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水能灭火,所以酒精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
B. 向某种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酒精(C2H5OH)是一种很好的可再生资源,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
某活动小组根据炼铁的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实验,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待红色氧化铁完全变成黑色粉末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为检验生成物,取适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黑色粉末中只有少量的红色固体产生。
为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黑色粉末的组成,查阅到相关资料: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1) 他们提出了猜想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两个猜想:
猜想①:该黑色粉末由铁粉和氧化亚铁组成;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①,他们取适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盐酸,看到黑色粉末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该实验能否验证猜想①?并说明理由。
(3)设计实验验证你补充的猜想。
猜想序号 | 实验操作 |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
② | ||
④ |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 )
A.
徽州石雕 B.
阜阳剪纸
C.
铁锻制的芜湖铁面 D.
松枝烧制的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