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A . 人体缺碘易患贫血病 B . 城市道路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C . 氢气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D . 华为手机屏用到“聚酰亚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粉末中一定不含,一定含有

  2. (2) 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若溶液仍为红色,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

反应至t时刻的质量/g

2

a

b

17

反应后的质量/g

0

22

9

d

已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1∶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d的数值为9 B . b的数值为4 C . 甲和丁为反应物 D .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
2013年4月我国出现H7N9禽流感,在预防禽流感时,要注意对禽兽生活的场所、饮用水源等进行消毒.三氯异氰尿酸(C3Cl3N3O3)就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下列与其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氯异氰尿酸由3个碳原子、3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B.三氯异氰尿酸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三氯异氰尿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

D.三氯异氰尿酸 .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A . 图片_x0020_202826650 向pH=1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 13的氢氧化钠溶液 B . 图片_x0020_452750796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 . 图片_x0020_307859911 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 . 图片_x0020_156609122 向氢氧化钾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B . 金刚石 C . D . 氯化钠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氮气的化学式是
  2. (2) 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
  3. (3) 常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4. (4)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5. (5) 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

A . 0.5mL B . 1mL~2mL C . 3mL~4mL D . 5mL~6mL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前者涉及化学变化、后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聚沙成塔、海市蜃楼   B . 破釜沉舟、蜡炬成灰 C . 死灰复燃、木已成舟   D . 滴水成冰、花香四溢
金属 M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 . M 的金属活动性比 Ag 强 B . M 一定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金属 C . 金属 M 不可能是铝 D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下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n等于6 B . S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S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D . S在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
2011年初我国山东地区的旱灾,提醒人们应合理使用水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B . 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除去 C . 用食盐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生活中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g)

待测

2

21

2

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 . 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 . b物质可能是单质 D .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我们熟悉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碳酸饮料 B . 大理石 C . 空气 D . 蒸馏水
葡萄糖溶液是将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与水混合形成的。已知某葡萄糖与水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 10% B . 5% C . 25% D . 60%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下表是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20℃),请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O32

Cl

K+

Ba2+

Cu2+

1)上述阴、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碱的化学式为    ,形成复合肥料的化学式为    

2KOH溶液和BaNO32溶液    (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OHH+Ba2+NO3

BOHBa2+K+Cl

CCO32K+Ba2+Cl

DCO32Cu2+NO3K+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水能灭火,所以酒精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
B. 
向某种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精(C2H5OH)是一种很好的可再生资源,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某活动小组根据炼铁的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实验,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待红色氧化铁完全变成黑色粉末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为检验生成物,取适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黑色粉末中只有少量的红色固体产生。

  为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黑色粉末的组成,查阅到相关资料: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1)    他们提出了猜想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两个猜想:  

猜想①:该黑色粉末由铁粉和氧化亚铁组成;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①,他们取适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盐酸,看到黑色粉末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该实验能否验证猜想①?并说明理由。

(3)设计实验验证你补充的猜想。

猜想序号

    实验操作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  )                                           

A.                                              

徽州石雕            B.                      

阜阳剪纸                                                    

C.                                           

铁锻制的芜湖铁面    D.                     

松枝烧制的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