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Cu(Fe) |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CO(O2) | 缓慢通过灼热铜网 |
C | NaCl溶液(Na2CO3) |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D | FeSO4溶液(CuSO4) |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
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室有四瓶气体,它们是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请问怎样鉴别它们?
在整理实验室时,同学发现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见下图所示),其中2、3、7号试剂瓶标签完全破损,4、5号试剂瓶标签部分破损。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2、3、4、5、7号溶液分别是10% NaOH溶液、饱和石灰水、10% Na2CO3溶液、10% CaCl2溶液、10%稀盐酸中的一种。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 2 3 4 5 6 7
【实验目的】①给试剂瓶贴上正确的标签;②探究部分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
【查阅资料】①CaCl2溶液呈中性,能与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a(OH)2+NaHCO3===CaCO3↓+NaOH+H2O NaOH+NaHCO3===Na2CO3+H2O
【实验探究】
(1)分别取2、3、4、5、7号溶液于5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1号溶液, 发现3、4、5号溶液变红色,说明这3种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由该实验可确定的溶液为 (写出试剂瓶编号及相应的溶液名称);
(2)分别取2号5.55g和7号3.65g溶液,混合均匀后,逐滴加入5号溶液。首先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然后有沉淀析出。加入5号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5号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7号溶液是(填名称);
②图1中b点数据为 g;
③图2中h→k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3号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6号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 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Na2CO3;④NaOH、Ca(OH)2;⑤ 。
【实验反思】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5号试剂可能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B.该实验无法确定各种试剂,没有完成实验目的①
C.图1中b→c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表示
D.碳酸氢钠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写序号,下同),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
①酒精 ②无烟煤 ③乙醇汽油 ④氢气 ⑤天然气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随手关灯 B.双面使用纸张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3)在我国农村,可利用沼气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沼气中的甲烷含量达60%左右。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区分稀H2SO4溶液和稀HCl溶液,选择以下哪种物质( )
A.碳酸钠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酚酞试液 D.氯化钡溶液
用“>”、“<”或“=”符号填空.
(1)V1mL水和V2mL酒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V1+V2) mL;
(2)t℃时,NaCl的溶解度为5g,则t℃时,10g 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5%;
(3)同一温度下,分别将100g KCl饱和溶液和200g KCl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m g和n g,则m n;
(4)将5g CuSO4完全溶于95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5%.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提炼过程中借鉴了祖国医学,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疟疾的治疗方药如下: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意思是:用一把青蒿,以二升的水浸渍以后,绞扭青蒿、取得药汁,然后一次服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绞扭青蒿、取得药汁的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计算141g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
(3)141g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与 g双氢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相等.
(4)根据如图的药物说明书,若要明显控制病情,成人最少服用药物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