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钢、铁 B . “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C . 通过高炉炼得的铁为纯铁 D . 生铁是铁和碳的化合物
三角烯(化学式为C22H14)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下列有关三角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36个原子构成 B . 含有7个氢分子 C .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7 D . 三角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
实验室有氧化铜和锌的混合粉末,为提炼其中的铜,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按下图两个方案进行实验:
  1. (1)

    方案一:


    写出步骤 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步骤 II 中加入的溶液 F 可能是
  2. (2) 方案二:


    步骤Ⅳ操作的名称是
  3. (3) 步骤 II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上述实验体现了锌的活动性比铜
  5. (5) 两个方案你认为哪个更简易,并说明理由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用D装置收集H2时,气体应从管口(填“d”或“c”)处通入。
小波同学想探究火柴燃烧原理,他在阅览室收集的资料有: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1)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磷燃烧;(2)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3)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反应,最终使火柴杆着火。请写出上述过程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1. (1) ;类型
  2. (2) ;类型
  3. (3) ;类型
“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 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

A . 元素 B . 原子 C . 单质 D . 分子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绿色环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再对其进行降温降压,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此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 . 冬奥会衣服内胆中使用了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C . 冬奥会火炬中使用的气体燃料之一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D . 首钢曾经的工业构筑物经过改造,成为了冬奥滑雪大跳台,钢属于金属材料
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是我们应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 (1)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不断上升.目前有些城市的出租车已改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污染.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请你举一例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3. (3) 下列有关化学物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汽车的高温引擎能产生氮的氧化物,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B . 使用无铅汽油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显著降低温室效应 C . 核能发电以铀﹣235为燃料,产生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需妥善处理 D . 对煤进行综合利用既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物质,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4. (4) 面临淡水资源的短缺,有同学倡议“一水多用”.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一项具体措施
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实验事实的是(   )

A .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 . 足量的Zn、Fe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 . 常温下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D . 向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像表示此过程中容器内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Na2CO3、BaCl2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 )
A . 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B . 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 . NaOH、BaCl 、Na2CO3 、过滤、HCl D . 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常见的金属材料有赤铁矿、铝士矿、黄铜矿等 B . 石油分解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 C . 氯化钠在白然界中分布很广,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就是氯化钠 D . 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等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反应结束实际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一定是( a-b g

B 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氯元素质量始终不变

C P 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D 0~t 2 时段, MnO 2 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氯化铵(NH4Cl)是候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使用产生白色沉淀,

 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E为单质。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小明、小红和小华在推断AE为何种物质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1)小明认为A可以是气体,则C          ,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红认为A也可以是非金属固体,则E     ,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华认为A还可以是金属固体,则I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铁单质与高价铁盐溶液反应得亚铁盐溶液如2FeCl3+Fe=3FeCl2.某化学试剂厂产生废水中含有AgNO3Fe(NO3)3,,为防止污染环境,同时为了综合利用,回收其中的银,将Fe(NO3)3转化为FeSO4.7H2O,并能得到可灌溉农田的一种钾肥(KNO3溶液)。某校“STS”小组与该厂科技人员合作,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

 


(1)试用化学式表示推断结果(若是溶液只写溶质的化学式)

 Y       Z         L  ___   

2)按图标号写化学方程式:②      _________      

                

小兰已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两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Cl2溶液的方案中可行的是(  

A.过量的铁粉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B.过量的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C.过量的铁粉和氯化锌溶液混合后,过滤

D.过量的氯化铜溶液与铁粉混合后,过滤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