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为除去粗盐中的MgSO4、CaCl2等杂质,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OH)2、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蒸发、结晶。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个;加入Na2CO3的作用是;操作①、③、⑤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⑤中的作用是
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


A . 2H2+O22H2O   B . CH4+2O22H2O+CO2 C . 2CO+O22CO2    D . H2+Cl22HCl
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地球的表面虽然70.8%被水覆盖,但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让我们爱护水,从了解水开始.

  1. (1) 居民生活所需净水,主要靠自来水厂供给,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2. (2) 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3. (3) 人类不仅面临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且面临水体污染的危害,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填选项)

    A.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B.生活中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

    C.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D.退耕还林,恢复湿地生态

    E.在河两岸兴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 . 配制溶液——烧杯 B .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C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D . 盛放液体药品一一广口瓶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氯化钠 B . 点燃酒精灯 C . 取用固体 D . 加热液体
下列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死灰复燃 B . 木已成舟 C . 火上浇油 D . 百炼成钢
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 . 氢氧化钠、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形成溶液,均使溶液温度升高 C . 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 D .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P点表示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g

B t2℃时,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从a和b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为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 (2)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3. (3)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4. (4)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018 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魅力中国,我是行动者”,每一位同学都应具有环保意识, 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 . 课间集体出操,随手关闭电灯    B . 自带布袋购物    C . 共享单车出行    D . 野外焚烧垃圾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1. (1)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K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猜想四:有K2SO4、H2SO4和K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你的理由是

  2. (2)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3. (3) (实验探究(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①测溶液pH

    ②滴加Na2CO3溶液

    ③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4. (4)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②中存在两处明显不正确。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不正确:

    ①实验方案①中的不正确是

    ②实验方案③的不正确是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方案

A . A B . B C . C D . D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
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
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____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如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肯定有  气体.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3)通过以上探究,你会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选择可燃物的时候应注意:  

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有害物质,二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种,下面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是由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2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5        (   )

A、     B、     C、     D、

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最后 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为此,还需要选择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下列转化中,能完全实现的一组是

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余固体呈黑色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浅黄色的火焰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颜色          B.气味           C.状态         D.可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