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列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的是(     )
A . 电解水 B . 分解过氧化氢 C . 加热高锰酸钾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
酸和碱的知识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 .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 B . 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C . 多数酸和碱有腐蚀性 D . 酸和碱能与所有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 (2) 因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填写离子符号),故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 (3) 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①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②b点时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mg,者改用等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代替,反应后溶液显性。

  4. (4) 某同学想确定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他应该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酚酞不变色,该瓶溶液的溶质为
  5. (5) 某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3g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刚开始没有气泡产生的原因(写出一个即可)。

    ②已知最终产生0.3g氢气,请计算出该铝片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碳家族成员请完成下列填空:
  1. (1) 属于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碳家族成员是;
  2. (2) 石墨因具有性可作干电池的电极;
  3. (3) 利用活性炭的性可进行食品添加剂的脱色;
  4. (4)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的是(   )
A . 单质:液氧、氢气、氨气 B . 氧化物:干冰、五氧化二磷、水 C . 纯净物:臭氧、豆浆、硫酸钠 D . 混合物:水银、加碘食盐、不锈钢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 .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C . 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D . 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2) 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
  3. (3) 标出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自氧化作用。 下列关于油酸(C18H34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属于有机物 B .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一个油酸分子由54个原子构成
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正确区分待鉴别物质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氮气、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

食盐和碳酸氢铵

分别取样加热,闻气味

C

硬水、软水

分别倒入肥皂水并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

D

铜片、铁片

观察颜色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肥皂水能鉴别软水和硬水 B . 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 C . 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D .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小明同学用下面三个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41378476

  1. (1) A装置:玻璃管上的气球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2. (2) B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小明做完A与B的装置实验时,观察到天平指针没有偏转,则他得到的结论是.
  4. (4) 小明做完C装置的实验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请你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5. (5) 反思:

    ①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从微观的角度回答).

    ②若用C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选择的反应.

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化反应 B .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 . 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 . 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于CO2催化转化为CO的研究获得新成果。使用不同催化剂(NiPe和CoPe)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该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 . 反应前后NiPc和CoPc的质量不变 C . CO2转化为CO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 吸附在NiPc或CoPc表面相同的物种其能量不同
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 (1) 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_______。
    A . 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 .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 .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2. (2) 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甲组实验Ⅰ

    探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二氧化锰

    10mL 2%H2O2

    甲组实验Ⅱ

    25℃

    二氧化锰

    10mL 5%H2O2

  3. (3) 甲、乙两小组得出如下图数据。

    ①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H2O2分解速率

    ② 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 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 H2O2(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

某兴趣小组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8.0

23.2

18.4

18.4

  1. (1) 共制得氧气g
  2. (2) 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含相同的元素,其中甲是最常见的溶剂,甲、丁所含元素相同,丙为黑色固体,则

  1. (1) 乙的化学式
  2. (2) 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还原性,根据实验室制的仪器、药品和实验需要,组装了如下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小组同学如用稀盐酸和锌来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发生装置与其它能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比较,其优点是
  3. (3)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氢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现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并探究其还原性,所选除杂质的装置为(填装置编号),导管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出口(按顺序填导管口字母)→F装置,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如用如图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氢气,应将纯净干燥的氢气从(填“g“或“h“)端进入.
  5. (5) 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同学还想用A装置来制备氧气,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物质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E常温下为无色液体,C、D为单质,D为黑色固体,可做燃料,A是暗紫色固体。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465782259

  1. (1) 在图中写出B、E(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
  2. (2) D在C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3. (3) 写出A→C的符号表达式
  4. (4)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将图中的转化关系补充完整。

(2019·西城一模)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B.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C.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O ===CO2+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