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节的实验课上,小亮同学即将要用自己已经制得的氧气来完成“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同时看到铁丝燃烧时应有的实验现象,作为与小亮同组实验的你,应该给予小亮哪些建议。(写出两条即可)。
下列消息中你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A . 某“大师”通过“发功”,能使铝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金片 B . 有人在饭店的房间内使用木炭火锅,导致煤气中毒 C . 有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取物品时,窒息而死 D . 市售纯净水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兴趣实验.



  1. (1) 如图A所示,向软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如图B所示,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使其与碳酸钠粉末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一段时间后,气球膨胀,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3. (3) 如图C所示,集气瓶和气球中充有某些气体,通过胶头滴管甲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振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变瘪,液体变浑浊,再通过胶头滴管乙向其中滴入另一种液体后,振荡,发现气球又重新膨胀,上述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4. (4) 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且碳酸钠能溶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氮气(N2)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N2和CO2混合气的集气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右侧量筒中有115mL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则混合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③bc段上的任意一点 (c点除外) 都存在两种沉淀

④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制取气体的装置:

  1. (1) 若用稀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最理想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2. (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对装置A做如何的改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若用D图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H2 , 请简述操作步骤
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 . 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 .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②表示的反应符号表达式是
  2. (2)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3. (3) 由图②、图③可得到: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
  4. (4) 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实验室做了有关CO2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中的药品是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B . 乙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CO2已集满 C . 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说明CO2气体显酸性 D . 丁中的现象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 (1) 从组成角度看: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组成的。
  2. (2) 从结构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是由构成。
  3. (3) 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
  4. (4) 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

    图片_x0020_100008

感受日常用品中的化学原理。疫情期间自热食品备受欢迎,不同发热包的发热原理不同。
  1. (1) 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可用于(填序号)。

    A作干燥剂        B制氢氧化钙        C加热食物

  2. (2) 一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使用时加入水即可与镁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①补全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 +

    ②计算:4.8 g镁完全反应,理论上至少需要水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认识酒精灯中的酒精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 (1) 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2. (2) 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3. (3) 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  f.酒精分子的能量 g.酒精分子的质量

  4. (4) 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5. (5) 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6. (6) 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
    A . 燃烧匙 B . 试管 C . 量筒 D . 蒸发皿
  7. (7) 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1. (1) 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角度:说明下列应用利用了气体的什么性质。

    ①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 ②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 ③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2. (2) 从环保的角度

    ①空气质量级别中的一级比二级的质量状况更(填“优”或“劣”)。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填序号)

    A.CO

    B.CO2

    C.SO2

    D.NO2

    ②请举一生活中减少PM2.5的实例

足量的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燃烧,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那么,容器中的气体物质为(  )
A . CO B . CO2 C . CO,CO2混合气体 D . CO,CO2和O2的混合气体

图中A~H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C、H、O、Cl、S 、Ca、Cu、Fe、Al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G、E、H均为单质,且E可以被磁铁吸引;C、D、E中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F、D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MO+2HCl=MCl2+H2O,M表示某金属元素)

(1)G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DH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

食盐水中含有杂质CaCl2Na2SO4,依次加入过量BaCl2Na2CO3溶液后过滤,滤液中溶质为__;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 __。向食盐水中通入NH3CO2可制得小苏打和一种氮肥,该氮肥的化学式为__ __(提示:BaSO4BaCO3难溶于水)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硫酸钠、碳酸钙.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丽认为: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平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你认为可能的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以上三个同学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溶液,溶液呈红色

小丽的猜想正确

      

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平的猜想正确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它们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

1)从构成上看:都含有相同的离子是      (用符号表示)

2)从性质上看:它们的溶液都呈      性,都能使酚酞溶液显    色.

3)从用途上看:既能消毒杀菌,又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俗称)

4)实验室可以用氢氧化钙制取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下列物质的变化,必须是只通过加入盐的溶液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CuOCuCl2    B. K2CO3KCl    C. CaCO3CaCl2     D. K2SO4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