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
A .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B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 .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2) 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3. (3) 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的方法提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 (4)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 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6. (6) 用某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时,每次都会残留0.2mL的液体(量筒在划分刻度值时已将该误差剔除)。使用该量筒量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出后,若每次在量筒内加入蒸馏水至10mL刻度线洗涤量筒,冲洗第二次后,量筒内残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假定以上所有溶液溶液密度均为1g/mL)
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 . 浓硫酸 B . 氯化钠 C . 氧化钙 D . 氢氧化钠
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

①两个氢原子

②三个水分子

③两个钠离子

④氧化铁的化学式

⑤食盐的化学式

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⑦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A . Ag、Cu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B . 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 . Ag、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D . Ag、Cu、 Fe三种单质的混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 . 医用生理盐水的溶质是葡萄糖 C . 牛奶属于悬浊液    D . 家用洗涤精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如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
A .      B . C .      D .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题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选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氧气可选择D装置其原因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处进入(选填导管口编号。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葡萄酒的配料表中经常看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什么作用呢?

酿酒葡萄采摘后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腐烂变质。在低温环境下,添加二氧化硫作为保鲜剂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4 ℃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对酿酒葡萄进行预处理,经过4周的储藏,酿酒葡萄的腐烂率如下图所示。

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除梗、榨汁和葡萄汁发酵等步骤。葡萄汁的发酵由酵母菌来完成,但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添加的二氧化硫作为灭菌剂可有效抑制这些杂菌的滋生。

由于二氧化硫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其用量。下表是中国和欧洲对葡萄酒中SO2最高限量的标准。

葡萄酒类型

含糖量/(g/L)

SO2限量(mg/L)

中国

非甜型葡萄酒

-

250

甜型葡萄酒

-

400

欧洲

红葡萄酒

<5

150

≥5

200

白葡萄酒

<5

200

≥5

250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葡萄腐烂变质的原因是
  2. (2) 在低温(4 ℃)条件下,酿酒葡萄储存一周时,腐烂率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A . 未添加 SO2 B . 添加低浓度 SO2 C . 添加高浓度 SO2
  3. (3) 二氧化硫在葡萄汁发酵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4. (4) 欧洲标准中,含糖量相同的红葡萄酒比白葡萄酒SO2的限量要(填“高”或“低”)。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 葡萄汁发酵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应控制用量 C . 用高浓度SO2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一定小于低浓度SO2处理的葡萄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CuO粉末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提示:盐酸易挥发)

④用10mL的量筒取8.2mL水

A . ①③④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
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盐的性质。
  1. (1) (探究活动一)铵盐是一类常见的盐,易溶于水,遇碱时放出氨气。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铵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实验称取样品质量记为m1。反应前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记为m2 , 反应后其总质量记为m3;反应前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记为m4 , 反应后其总质量记为m5。(实验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均足量)

    反应原理: ,其中X的化学式为、

  2. (2)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C.球形干燥管增加的质量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3. (3) 通过测得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4. (4) (探究活动二)组成里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小组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两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下表,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①由图像中信息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请结合图像中数据,分析得到这一结论的理由:

    ②由图像中信息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请结合上表中信息,分析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③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x、y,在试管中加入适量x,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y并振荡

    x是稀盐酸,y是碳酸钠溶液

    x是碳酸钠溶液,y是稀盐酸

由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 . CH4、CO、 H2 B . CH4 C . CH4、CO D . CO、H2
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


A . 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 . 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 C . 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 D . 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KNO3  NaCl  NaOH B . KOH  Na2CO3  CaCl2 C . NaNO3   NaOH  CuCl2 D . NaOH  BaCl2   HNO3
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   )
A . 清蒸平鱼 B . 馒头 C . 素炒白菜 D . 红烧牛肉
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Na2CO3溶液呈碱性

Na2CO3属于碱

B

铁可以和稀H2SO4反应放出H2

Fe属于金属

C

金属Al是热的良导体

金属Al可以用来制作生活炊具

D

洗涤剂增大了油污在水中的溶解性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A . B . C . D . D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a文本框: 单孔塞文本框: 甲文本框: d文本框: c

 

浓硫酸

 

文本框: 乙稀释浓硫酸

文本框: 丙

文本框: 止水夹文本框: ga文本框: fa文本框: ea文本框: 丁

 

根据上图回答以下问题:

1)将仪器ad连接,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2)图乙所示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利用装置丙能进行的实验是              (填写序号)

       A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4)图丙的气体发生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使装置更加完善,可选用图丁中的     (填写仪器序号)代替图丙中的             (填写仪器名称)。

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 12.5 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 100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结果精确至 0.1 g)。   

3A 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g

 氧气体积/ml

 反应所需时间/s

5

12

20

0.2

125

11

30

12

20

0.2

125

2

30

12

40

/

125

148

30

12

90

/

125

82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  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    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