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使用清洁能源 B 燃放烟花爆竹
C 大量植树 D 推广私家汽车出行
A 食品包装时充入某气体以防腐 B 填充霓虹灯 C 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
(查阅资料)(1)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后产生甲烷气体。(2)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制取探究)
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
图1 图2
同学们收集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请根据图中装置完成以下各题:
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注水装置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氮肥。如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设备Ⅱ中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尿素和硫酸钾 |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B |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 抽丝灼烧,闻气味 |
C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小婧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婧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①取样,滴加 溶液 ②取样,滴加 溶液 | 无气泡产生 无蓝色沉淀产生 | 原溶液中无 则原溶液中无
|
(4)综上所述,原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填化学式),说明恰好中和。
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有4组电解液,要满足下列要求:
组 | A槽 | B槽 |
1 | NaOH | CuSO4 |
2 | AgNO3 | CuCl2 |
3 | Na2SO4 | AgNO3 |
4 | NaCl | AgNO3 |
①工作一段时间后,A槽pH上升,B槽的pH下降;
②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1)应选择的电解质是上述四组中的第____组。
(2)该组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a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极上析出7.1 g电解产物时,a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为________ g;若B槽电解质溶液为500 mL,且忽略电解前后电解液的体积变化,则此时B槽中的c(H+)比电解前增加了
________ mol·L-1。
某铁的氧化物常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相对原子质量:Fe—56,O—16)
A.Fe3O4 B.FeO C.Fe(OH)3 D.Fe2O3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 吸入气体 | 呼出气体 |
X | 78% | 75% |
Y | 21% | 15% |
CO2 | 0.03% | 3.68% |
H2O | 0.02% | 5.44% |
其他 | 0.95% | 0.88% |
(1)请你判断:表中X是 (填名称,下同),Y是 。
(2) 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 。
(3)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其
原因是 。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
B.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 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D. 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需垫石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