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下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2) 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相同。
  3. (3)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 (4) 由原子序数为11、17的两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该物质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 .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下列四个图像中错误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B .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C . 过量的铁钉放在5g硫酸铜溶液中产生铜的质量 D . 用两份等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 .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C . 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D .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在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氦气、水蒸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并将其符号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1. (1) 充入灯泡作保护气的是
  2. (2) 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空气中,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如图是某元素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B . X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C . X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X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X3+
变压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 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图片_x0020_1222594146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 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2. (2) 另一种分离氧气和氮气的方法是先将空气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资料: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分离时,氮气和氧气的状态是 (填序号)。

    A

    B

    C

    D

    氧气

    液态

    液态

    气态

    气态

    氮气

    液态

    气态

    液态

    气态

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

A . 6.4g B . 3.2g C . 1.6g D . 0.8g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 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D . 将100g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并用热重法(TG)确定其分解后所得固体产物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①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

②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CO2

③白色的无水CuSO4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

④浓硫酸具有吸水干燥的性质。

⑤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设计)

图片_x0020_1806207943

  1. (1) 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如何改进
  2. (2) 可选择以下实验装置中的(选填“甲”或“乙”)作为虚线中的“热分解装置”。

    图2

    图3

  3. (3) (问题讨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白色无水CuSO4变成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填化学方程式),E中(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2、CO。

  4. (4) 该兴趣小组进行上述实验时,先点燃热分解装置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原因是
  5. (5) 若通过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CO,则需在C和D装置之间增加盛有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其作用是
  6. (6) (数据分析)

    称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请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或名称

    请写出计算过程: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中不断加入盐酸

B、向等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同浓度的稀硫酸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有悖科学的是( )

A . 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 . 电解水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 . 水中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 .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标出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2. (2) 锶(Sr)原子38号元素第五周期第二主族,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
  3.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4. (4)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CaCO3 CaO+CO2↑,正确读法:
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1. (1) (实验1)配制溶液

    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填标号)。

    A . 胶头滴管  B . 酒精灯   C . 量筒    D . 烧杯 E . 玻璃棒
  2. (2) (实验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 (3) 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4. (4) (实验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ii.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 , 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 , 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 , 打开K2 , 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5. (5) 步骤④中,若观察到(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小组对“物质燃烧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普通棉花着火点为150℃。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U型管放有棉花,右侧棉花中裹有少量白磷。

[实验步骤]I.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按图示标注,向装置内添加适量药品。

Ⅲ.向装置b烧杯内加入10℃的冰水,打开K1 , 关闭K2 , 向U型管通入O2

IV. ......

V.按步骤IV操作后,观察到白磷及棉花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关闭K1 , 打开K2 , 向U型管通入CO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2. (2) 步骤Ⅲ中,观察到U型管内可燃物不燃烧,其原因是
  3. (3) 步骤IV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①操作1:关闭K1 , 打开K2 , 通入CO2至装置c中。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操作目的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操作2:将装置b烧杯内的水换成80℃的热水。

    现象:

    ③操作3:(结合图中装置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现象: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

  4. (4) 步骤V中可观察到可燃物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进入人群密集或封闭场所应佩戴合格口罩,生产口罩的关键材料熔喷布是一种链状结构高分子材料,具有(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口罩贴合鼻梁部位的铝条很柔软,属于(填“纯金属”或“合金”)。
  2. (2) 人们回家常用75%乙醇溶液擦拭随身物品消毒,乙醇也常用作燃料。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 (3) 适当运动和合理膳食可増强人体抵抗力,专家建议早餐用牛奶代替传统的白粥,是为了增加营养物质中的摄入。
  4. (4) 84消毒液常用于环境消毒,某次使用的消毒液pH为11.3,该溶液呈性(填“酸”、“中”、“碱”)。其有效成分是一种盐,化学式为 NaClO,其阴离子符号为
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 (1)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氧原子

    ②2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氢氧化铜

    ④铵根离子

    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⑥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⑦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 (2) 写出符号“2NH3”中数字的含义:①“2”;②“3”
  3. (3) 写出符号“2Fe3+”中数字的含义:①“2”;②“3”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装置为(填字母),验满的方法为。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结果未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4. (4) 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然后将其灼烧(2Cu+O2=2CuO)。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己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填字母)。

    A.收集到更多的O2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B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5. (5)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填“K”、“L”或“M”)。

    ③装置H的作用是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每题3分,共6分)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过氧化氢分解                                         (      )

下列有关金属和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和黄金制品都不易腐蚀,说明它们化学性质均不活泼

    B.“防盗玻璃”结构中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它能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C.锌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铁的表面镀锌不能防止生锈

    D.合金材料中只含有金属,不含非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