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 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资料: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分离时,氮气和氧气的状态是 (填序号)。
A |
B |
C |
D |
|
氧气 |
液态 |
液态 |
气态 |
气态 |
氮气 |
液态 |
气态 |
液态 |
气态 |
(查阅资料)
①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
②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CO2。
③白色的无水CuSO4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
④浓硫酸具有吸水干燥的性质。
⑤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设计)
图2
图3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白色无水CuSO4变成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填化学方程式),E中(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2、CO。
称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请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或名称。
请写出计算过程:
A、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中不断加入盐酸 | B、向等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同浓度的稀硫酸 |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填标号)。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ii.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 , 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 , 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 , 打开K2 , 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普通棉花着火点为150℃。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U型管放有棉花,右侧棉花中裹有少量白磷。
[实验步骤]I.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按图示标注,向装置内添加适量药品。
Ⅲ.向装置b烧杯内加入10℃的冰水,打开K1 , 关闭K2 , 向U型管通入O2。
IV. ......
V.按步骤IV操作后,观察到白磷及棉花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关闭K1 , 打开K2 , 向U型管通入CO2。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1:关闭K1 , 打开K2 , 通入CO2至装置c中。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操作目的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操作2:将装置b烧杯内的水换成80℃的热水。
现象:。
③操作3:(结合图中装置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现象: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
①2个氧原子;
②2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氢氧化铜;
④铵根离子;
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⑥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⑦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填字母)。
A.收集到更多的O2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B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填“K”、“L”或“M”)。
③装置H的作用是。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每题3分,共6分)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2)过氧化氢分解 ( )
下列有关金属和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和黄金制品都不易腐蚀,说明它们化学性质均不活泼
B.“防盗玻璃”结构中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它能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C.锌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铁的表面镀锌不能防止生锈
D.合金材料中只含有金属,不含非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