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____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答案:【答案】气球胀大   Na2CO3+Ca(OH)2=CaCO3↓+2NaOH   先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ACD   在D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解:(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 (2)实验B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若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加入稀盐酸,由于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稀盐酸反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 是:先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3)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碱的通性是ACD,还未验证的是碱与酸的反应,要探究该性质,实验的方案是在D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为:(1)气球胀大。(2)Na2CO3+Ca(OH)2═CaCO3↓+2NaOH,先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3)ACD,在D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