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不但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还与化学有着不解的情缘,请问下列《石灰吟》的诗句中,一定是物理变化的是(   )
A . 千锤万击出深山 B . 烈火焚烧若等闲 C . 粉骨碎身全不怕 D .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明来到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五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想这五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请你用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理: 。
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明猜想:这五瓶NaOH溶液可能全部变质了,也可能 。
通过查资料,小明知道: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表中有横线的格。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取第一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
取第二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白色沉淀
取第三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NaOH溶液全部变质
取第四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放出
取第五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叙述整个过程出现的现象)部分变质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

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图表示的微粒符号为
  2. (2) 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
  3. (3) 若A中x=12,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点燃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 二氧化碳和氧气 B . 一氧化碳和空气 C . 液化石油气和空气 D . 天然气和氧气
已知,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发生中和反应.以蛋壳为原料回收蛋壳膜并制备醋酸钙[Ca(Ac)2]溶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 (1) 过滤时得到的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生成醋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C .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D .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下面是某同学在周末做的家务劳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用铁锅炒土豆丝时加些醋,不仅味道可口还可以补铁 B . 给自行车链条涂油,可防止其生锈 C . 将水壶中的水垢用食盐水浸泡一段时间后,更易清洗干净 D . 将大米放置在干燥处,防止其霉变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60mg维生素C。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 (1) 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
  2. (2) 维生素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 2NaOH+Cl2↑+H2↑.现取117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停止通电.请计算:
  1. (1) 反应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 (2) 电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按要求填空

(1)某同学用空塑料瓶做简易净水器,还用到了小卵石、活性炭、石英沙、膨松棉等.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除去色素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

(2)中国是最早发现和掌握炼铁技术的国家之一,请写出实验室炼铁(用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 .

(3)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是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表现出巨大的破坏力,请你分析下列环境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并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 (1) 温室效应。

    原因:

    建议:

  2. (2) 酸雨。   

    原因:

    建议:

  3. (3) 水体污染。

    原因:

    建议:

下列是初中部分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已知,固体F是银白色的金属。C、D、G、H、J属于氧化物。请做出合理推断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 (1) 写出固体F的化学式,属于纯净物中的类别。
  2. (2) 固体E名称为,黑色固体C在反应②中的作用是
  3. (3) 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 (4) 写出反应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该反应体现了气体G具有
  5. (5)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无色气体B,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较好的方法是②,你觉得同学们的理由是:。(写2条理由)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过滤   B .   稀释浓硫酸   C . 蒸发   D . 测定液体的pH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I为物质的溶解,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
  2. (2) 实验II为电解水实验,气体a在电源的(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 (3) 实验III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至室温②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 .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 . 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 . ②④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 碘酒    B . 矿泉水    C . 白醋    D . 蒸馏水

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制取CO2                   B收集CO2

C验证CO2已集满                      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盖瓶盖,该溶液是否变质呢?他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BaCO3一种白色固体,不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一】取上述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该NaOH溶液已变质。

【提出问题】该Na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实验探究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

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

(2)(1)得到的上层清液,加入23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____________

据实验现象,该NaOH溶液________变质(全部部分”)

【反思】某同学认为可以用CaCl2代替BaCl2,为得到准确的结论,在没有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CaCl2,发现溶液变为浑浊,原因是________,因此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不可以用CaCl2代替BaCl2

A. 加入CaCl2析出了NaOH晶体

B. 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

C. 析出了CaCl2晶体

D. 生成CaCO3沉淀

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多少?

将一定质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 Mg(NO 3 ) 2 Cu(NO 3 ) 2 AgNO 3 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 Ag Cu B .滤渣中一定有 Ag ,可能有 Cu ,没有 Mg

C .滤液中一定没有 Cu(NO 3 ) 2 AgNO 3 D .滤液中一定有 Al(NO 3 ) 3 Mg(NO 3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