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 B .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C . 纯净的盐酸属于纯净物 D . 水既属于纯净物,也是化合物,还是氧化物
请结合下图中A-F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847870258

  1. (1) 实验A得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理论依据是
  2. (2) 实验B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 (3) 导致实验C测定结果偏小的因素有。(任写一条)
  4. (4) 实验D(填你“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5. (5) 实验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6) 实验F得出“水是铁生锈条件之一”这一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气体中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 . 二氧化硫 B . 二氧化氮 C . 一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
用沙土盖灭在桌上燃烧的酒精,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A . 移走可燃物 B . 隔绝氧气 C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如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根据题意回答:

  1. (1) 每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2. (2) 葡萄糖酸锌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 (3) 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这里的“锌”指的是(填单质、原子、元素)。
  4. (4) 请计算每支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如图.

  1. (1) 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的共同点是
  2. (2) 温度越高,X的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填“越大”或“越小”);
  3. (3) 将a1gY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mg,得到溶液a2g,则a1 , a2 , m的关系是(填序号).

    a.a1>a2+m  b.a1=a2+m  c.a1<a2+m  d.无法确定

  4. (4) 保持温度不变,X的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混合(X与Y不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填序号)

    a.X的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  b.X的不饱和溶液和Y的饱和溶液

    c.X的饱和溶液和Y的不饱和溶液  d.X的不饱和溶液和Y的不饱和溶液.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加入锌粒   C . 产生氢气 D . 收集氢气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 请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炼钢的气体是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③霓虹灯内充的的气体是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 (2) 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有

    ③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④氧化汞受热分解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离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 B . 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 向某食盐样品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蓝,该食盐一定不是加碘的盐 D . Cu(OH)2加热会变为黑色,新制的Cu(OH)2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一定也变为黑色
口罩是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可以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的口鼻。如图是一款医用口罩的示意图。

  1. (1) 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 (2) 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操作。
  3. (3) 某口罩中有活性炭滤片,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4. (4) 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其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的口罩在保存时应注意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生成三氧化硫 B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发出耀眼的白光 D .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并放出热量
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 ,则X的化学式为(    )
A . H2O2 B . H2O C . H2 D . CO2

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 .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化学式为 ;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哪两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填元素符号) 、 .

(4)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黑色的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的气体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
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化学式为C15H14O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非诺洛芬由3种元素组成 B . 一个非诺洛芬分子中有32个原子 C . 非诺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2 D . ​非诺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4: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A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所以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B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C .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下列是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两液体混合后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实验时,要先______(选填序号:A.通一会一氧化碳B.点燃酒精喷灯);右端的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整个实验过程说明一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三种物质各15,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若增加10AA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的BC的质量比是( 

A5:3                B5:2            C2:3            D2:1

右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        微粒(选填序号)

    A     B    C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