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4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性?

“女高音”的高是指:

“男低音”的低是指:

“引吭高歌”的高是指:

“低声细语”的低是指: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1)  ℃,示数是 

  2. (2)

    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 cm.则金属丝的直径d=​.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 次测量误差较小

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 B . 铁锅生锈 C . 植物开花结果 D . 水的蒸发
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 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 .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 .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伴着绿水青山的理念,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好,一群小鸟栖息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边,如图所示。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当我们看到小鸟倒影时(选填“有”或“没有”)光到我们的眼睛。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 B . 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汽化 C .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D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这几个同学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身高170cm的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他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穿衣镜中小明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的像高,2s后,小明与他的像相距m。
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撤去近视眼镜,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 (1) 当发光物体在。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
  2. (2) 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3. (3) 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6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 , 则S1S2。(选填“>”“=”或“<”)
  4. (4) 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观察,如图丁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原因。
炎热的夏季,在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如图的甲、乙两幅图描绘冰棒周围冒“白气”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422229854

A . 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凝华现象 B . 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 . 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升华现象 D . 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激光校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 B . 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是鱼的实像 C . 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2005年5月15日,南京人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地铁,目前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之间行驶.列车从奥体中心行驶到迈皋桥大约需24min的时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5km/h.求:
  1. (1) 地铁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通过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 (2) 若采用磁悬浮列车速度可以达到400km/h,则由奥体中心运行到迈皋桥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比地铁列车运行的时间可以节约多少分钟?
小凯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 (1) 在组装器材时,为提高酒精灯的热效率,需要上下调节铁圈,使烧杯处于图2中(选填“A”、“B”或“C”)的位置。

  2. (2) 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是,此时烧杯中的水沸腾了吗?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3. (3) 小凯收集实验内其他三个小组(所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焰和烧杯规格都完全相同)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图3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这三条图线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a、b两组实验数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b、c两组实验数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声音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一个木箱漂浮在河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木船,两船距木箱距离相等,两船同时划向木箱,若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同,那么(   )
A . 上游的木船先捞到木箱 B . 下游的木船先捞到木箱 C . 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图片_x0020_800319465

A .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 .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 . 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 . 汽车的速度是42.5m/s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器材

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装置图

图片_x0020_1543654288

实验步骤

⑴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A、O、B位置时,在光屏上C处会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选填“实”或“虚”)像。

⑵当用另一支较短的蜡烛替换原蜡烛,则在光屏上(选填“C”、“D”或“E”)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⑶如果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B位置,则光屏放置在A位置(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注意事项

⑴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向右依次放在同一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⑵确定像的位置时,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的烛焰像;

⑶从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处开始,向焦点方向移动蜡烛,在这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减小/不变),像(变大/变小/不变);

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小华喜欢的玩具是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他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材料有关,请你帮助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

A.提出猜想(                                         )

B.这次探究的器材主要有(                              )。

C.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D.请你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E.结论:(                                               )

在探究“冰熔化”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后,我们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这样做与如图乙所示的“水浴法”加热相比主要的好处是(  )

A . 加快冰熔化的速度,缩短熔化时间 B . 增大受热面积使冰快速熔化 C . 使冰缓慢受热,延长实验时间 D . 使冰块受热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