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晓燕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6m/s B . 6.25m/s C . 6.75m/s D . 7.5m/s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合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 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m。
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这充分验证了:

  1. (1)  
  2. (2)  
  3. (3) 实验中乒乓球起了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小明发现晚上睡觉时将闹钟放在枕头下面,听到闹钟“滴答”声比没有放在枕头下时要响,原因是。于是他又放了几个同样枕头在上面,听到的声音又变小了,说明隔声性能与材料的有关。枕头越多,闹钟声音就逐渐听不见了,小明认为此时闹钟声就变成了次声波,这一判断是(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 . 形影相随,亲密无间 B . 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C . 镜中生花,脱离实际 D . 水中捞月,一无所得
如图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迎风招展的军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军旗折射了红光 B .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 C .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 . 当士兵靠近一个平面镜后,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会变大
现有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正前面有一辆因故障而停止的小货车,于是紧急刹车。汽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到紧急刹车所需反应时间为0.5s,刹车后经过10s汽车停止,在刹车后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m/s。求:
  1. (1) 从司机发现到开始刹车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多少m?
  2. (2) 从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多少m?
  3. (3) 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为多少m?
有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 m,合nm。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
炎炎夏日,停在露天停车场的汽车内有一瓶矿泉水,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透镜,会使光线。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中间为“空气凹透镜”的玻璃砖后将会。(后两空选填“会聚”“发散”或“平行射出”)

图片_x0020_100011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为了锻炼阳阳同学的独立能力,今年五·一节,妈妈让她独自乘火车去合肥看望姥姥.
  1. (1) 她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阳阳看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阳阳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 (2) 在行驶的列车上,阳阳同学看见邻座一位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________.
    A . 铁路边的树木 B . 小孩子的座位 C .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 . 铁轨
  3. (3) 因为火车在开动时不断的颠簸,在开动的火车上写字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阳阳同学看到有人用皮带把写字板固定在手臂上,这样就能在写字板写上漂亮的字了,如图所示.你能帮她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是用来改变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色 C . 音调 D . 频率
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4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A . B . C . D .
小明在学校进行体育百米测验中跑完全程用了 16.25s,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 5m/s,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 5m/s B . 6.2m/s C . 6.5m/s D . 8m/s
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 . “水中倒影”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 . 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D . 今年疫情期间使用的红外测温仪是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温度测量
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如图)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神七”载人飞船 B . 太阳 C . 地球 D . 月亮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经过考虑他选择了较小坡度的斜面,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秒表甲、乙、丙分别为小车在A、B、C位置所对应的时刻图,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图片_x0020_100019

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8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来比较快慢的,后来龟、兔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来比较快慢的。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 (1) 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运动时间(选填“用”或“不用”)秒表测量;

    图片_x0020_100015

  2. (2)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D段的路程为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选填“>”“<”或“=”)vBC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sBC=0.9 m

    tBC=0.5 s

    vBC=

    sCD=

    tCD=0.5 s

    vCD=3 m/s

  3. (3) 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出了v-t图像,如图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 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m/s。

    图片_x0020_100016

  4. (4)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v1 , 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 , 则v1 (选填“>”“<”或“=”)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