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 . 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甲、乙两地相距296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 (1) 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2. (2) 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观察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液化石油气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可燃气体液化,便于储存 B .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 . 烧开水用的“小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 . 密闭玻璃管内碘晶体用热水加热后容易汽化成碘蒸气
甲、乙、丙三人的运动速度分别为V=3m/s,V=0.2km/min,V=10km/h,三人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 V>V>V B . V>V>V C . V>V>V D . V>V>V
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从9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温度/℃

90.0

94.2

98.4

98.8

99.0

99.0

99.0

99.0

99.0

  1. (1)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
  2. (2) t=2.0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是℃;
  3. (3) 实验中小川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
  4. (4) 沸腾时,继续加热,水(吸收/不吸收)热量,水温(保持不变/继续升高);
  5. (5) 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水的沸点为℃;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6. (6) 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
2017年12月10日,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2期播出,“曾侯乙编钟”惊艳亮相.如图所示,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这是由于敲击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振幅
小强在观看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直播时,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如图画面:有一只小动物从返回器前跑过,率先到达现场。

  1. (1) 原来,执行此次任务的飞机,加装了夜视仪设备,因为小动物的比周围环境的高些,辐射这种光的能力强,我们就能够将它捕捉到。
  2. (2) 返回器里带回约1.73kg月壤,小强查阅资料得知月球平均密度为3.35×103kg/m3 , 请估算盛放月壤容器的容积至少为多少cm3?(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 (3) 返回器距地面约10公里时打开降落伞,开伞到落地用时约10分钟,落地速度约5米/秒,返回器落地阶段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米/秒?(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境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坐井观天 B . 水中捞月 C . 一叶障目 D . 海市蜃楼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 . 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 . 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 . 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在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30m/s C . 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 . 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 . 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汽化 C . 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 . 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小瑶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她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100

1.02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 (1) 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以选用编号为A和的琴弦进行实验。
  2. (2)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琴弦音调的高低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小瑶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请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

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钱。

 

如图,一列动车匀速直线通过桥的画面。已知动车长200m,桥长1300m,动车完全通过桥用了30s,则该动车的速度 m/s, 动车上的乘客通过在桥上的时间为s。

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原理相似的是()

A . 平面镜 B . 照相机 C . 幻灯机 D . 放大镜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 时间”图象如图乙。

  1. (1) 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 (2) 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标准大气压。
  3. (3) 水在沸腾过程中,图a、b所示的是观察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 填“a”或“b”
  4. (4)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并看到有“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而产生的。
  5. (5) 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
2016年底,国内共享单车悄然兴起,成为许多市民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用户通过手机扫描车身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车,二维码在距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选填“内”或“外”)成像,这种自行车有小型发电机给电子锁充电,发电机对的工作原理是;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利用了光的;下坡自由滑行时主要是能转化为能.

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 . 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 D .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如图所示为某固体熔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此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热(填“吸”或“放”),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则该固体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该固体的熔化过程为段,熔化时间为min,熔点为℃;
  3. (3) AB段物质为态,BC段为态,CD段为态(选填“固”、“液”、“气”或“固液共存”);
  4. (4) 实验进行4分钟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此时熔化过程 继续进行(填“能”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