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是小球从空中落入水中的频闪照片,每块瓷砖高为6cm,每隔0.1s拍摄一次,小球下落过程中,小球为参照物,瓷砖是(选填”静止““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小球从B到D位置速度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经过C点的速度为m/s。

图片_x0020_100006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m/s,所用的时间是s.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 (1) 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帮他指出该 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2. (2) 错误改正完毕,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 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 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 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3. (3) 小明准备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大小与物距大小的关系,现有焦距 15cm 的凸透镜、 光具座、刻度尺等实验器材,请为他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能填入的数据填入。
  4. (4) 他应该在(3)问所做实验中得到的物距和实像大小的关系是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王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6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L / 厘米

横截面积 S / 毫米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E

尼龙

80

1.02

F

尼龙

100

1.02

  1.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 (2)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请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请说明你用到的主要器材、方法、原理等,也可以画图说明你的测量过程。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哈尔滨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的时间为10时15分,当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的时间为10时45分。

  1. (1) 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 (2)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大?
  3. (3) 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哈尔滨需要多少时间?
如图是路途行驶中某汽车速度计的示数,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km/h,若这辆车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到达相距175km的目的地,需要的时间是h。

图片_x0020_100010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 . 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汽化而成的 C . 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 D . 舞台上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而形成的
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图片_x0020_100012

“小通,上学去啦!”,正在看书的小通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京在叫他,小通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声音的音调 B . 声音的响度 C . 声音的音色 D . 声音的频率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 绕ON前后转动板E B . 绕ON前后转动板F C . 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 . 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属于中国的第一道印记.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月球车匀速直线行驶90 m用时30 min,月球车的质量为135 kg,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5×10-2 m2 , g取10 N/kg.求:

  1. (1) 测试时,月球车行驶的速度;
  2. (2) 测试时,月球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 (3) 登月后,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质量.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 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B . 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C . 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B .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 C . 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 .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一个湖泊的深度为7m,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20m高的空中,它在湖中的像距湖面的距离是m,相对于湖面它是(选填“运动”或“静止”)。
下列是有关声现象的三个实验图: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如图甲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
  2. (2) 如图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发生了变化。
  3. (3) 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原因是此时的频率低于Hz。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 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 . 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 . 当物距是6cm时,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M为玻璃板,A和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图乙是在做实验时留下的记录痕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玻璃板M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B . 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成更清晰的像 C . 实验过程中,要测多组实验数据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D . 选择完全相同的A,B两支蜡烛是为了验证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 .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 .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