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 人体的正常体温 B .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 .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 .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C .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D .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乘坐电梯上月球可能不再是纯粹科幻。
  1. (1) 科学家利用一台激光器,朝着月球发射激光信号,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测得要经过2.5s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2. (2) 若采用平均速度为500km/h的磁悬浮列车作为运载工具,从地球通过“地月电梯”行驶抵达月球需要多少小时?
       
  1. (1) 记录测量的结果,必须在数值后面加上
  2. (2) 正常人体脉搏跳动70次约需1
  3. (3) 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5
  4. (4) 一瓶“农夫山泉”饮用水的质量约为550
张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⑴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⑵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 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⑶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⑷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

①最好选用玻璃板(选填“茶色”或“无色透明”),在较(选 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

⑤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法”)。

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一人骑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东疾驰而过,如果以骑车的人为参照物,汽车是向 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的人向 运动.

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 (1) 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
  2. (2) 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工具。
  3. (3) 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4) 在图象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__过程.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5. (5) AB段升温为什么比CD段快
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物体从高空落下 B . 气温升高 C . 飞机在空中飞行 D . 自行车在公路上转弯
下列事例中,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
A . 医院、饭店常用的灭菌灯 B . 电视机遥控器 C . 验钞机 D .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未到达焦点),在此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 .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C . 像一直比物大 D . 先成实像,后来又变为成虚像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 (1) 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 (2)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 (3) 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全程李军的平均速度最大 C . 在20m~80m内张胜和陈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 在每段距离内,张胜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写出下列各物理过程中物态变化的种类:
  1. (1) 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属于
  2. (2) 冰冻的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变干,属于
  3. (3) 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变软,属于
  4. (4)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属于
  5. (5) 寒冷的早晨,玻璃窗上结了冰花,属于
  6. (6)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属于
某厂生产的温度计不够准确,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在2℃,而在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1℃(标准大气压下),用这样的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温度.读数为60℃,那么这杯热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在海面上,探测船上的工作人员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已知此处海水的深度为4500m,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发出声波后,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收到回波?
下列现象与蒸发无关的是(   )
A . 热天,狗伸出舌头散热 B . 打开冰棒包装纸,周围冒“白气” C . 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D . 夏天在教室地上洒水降温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 (3) 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 (4) 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选填“近视”或“远视”)。
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 . 真空 B . C . 钢铁 D . 空气
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铁块熔化成铁水的特点的是 (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