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音调与振动有关。
  2. (2) 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3. (3) 把上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B . 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 C . 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 D . 冰块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小苗夜间路过一盏路灯时,在路灯光的照射下,她在地面上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 . 先变长,后变短 B . 先变短,后变长 C . 逐渐变短 D . 逐渐变长
请按照下列要求作答.   
  1. (1) 读出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2. (2) 读出如图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Ω.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片_x0020_100024

  1. (1) 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 (2)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填“前方”或“后方”)。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经过凝华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 “外侧”、“内、外侧”)。

图片_x0020_100007

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
A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 . 一名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C .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 .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g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题: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明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 (1)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沿虚线折转的光屏.

    ①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②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2. (2) 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①小明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 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③小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车次序号车站时刻到达时间开车时间公里数
D5171北京当日————07:250
D5172北戴河当日08:45————200

(1)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___________ km
(2)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青年在歌舞厅做服务生快两年了,近日他感到听力下降,睡眠不好,头疼.经医生检查,他的血压也升高了,你能帮助他找出可能导致患病的原因吗?你认为怎样做才会缓解病症?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有可能直接对话 B . “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D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反映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不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于是利用图甲装置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 (3) 某次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恰好能接收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了。如果让像更小一些,除了移动光屏外,还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如果再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为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清晰,他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方便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 .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 (1) 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 (2) 实验时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则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 (3) 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A . 玻璃板太厚 B . 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 C . 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
金城江公园既是当地人夏季避暑,闹市中取静的好去处,炎热的夏季,公园内明显比其他地方凉爽很多,主要是因为池中水的比砂石大得多。同时,园中大量的树木能阻断噪声的,显得公园分外安静。
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这种材料能起作用的原因是(     )
A . 材料坚硬,不怕热 B .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 . 材料不传热 D .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
已知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则-42℃的水银是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0℃的水银是(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黑龙江省最低的温度为-52℃,这时(选填“能”或“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你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