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所示是乐器二胡,我们根据能辨别出是二胡发出声音;二胡有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拉出不同的;声音传播越远它的变得越小。(填声音的特性)

图片_x0020_100012

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 (2)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 (3) 此实验说明了
我校每个班的教室都安装有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它投射到屏幕上的光线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小玲同学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A . 蜡烛正立的像 B . 蜡烛倒立的像 C . 三角形光斑 D . 圆形光斑
如图,大烧杯中为0℃的酒精,小烧杯中为冰水混合物,若用吹风机向酒精吹风,则A温度计示数,B温度计示数,小烧杯中冰的质量(填“变少”、“不变”或“变多”)。

图片_x0020_100018

公园里正在进行庆“六一”节目会演,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这反映了声音(选填“响度”或“音调”)的特性。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声带产生的。家中正在备考的小明羡慕地望着窗外,无奈地关上窗户,这是在减弱噪声。
如何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写出两种方法。
小明同学是一位初三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数据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 . 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50cm左右 B . 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 C . 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 D . 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8m左右
如图所示,关于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正确的是(  )

A . 用温度计直接测火焰的温度 B . 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中拿出来读数 C . 温度计靠碰杯壁或接触杯的底部 D .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

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跑得快,他采用的是“相同” 方法;而裁判员则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他采用的是“相同”的方法。
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体检,现有以下四种规格的刻度尺,在测量同学们的身高时应选用(   )
A . 同学们常用的20c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 B . 数学老师常用的量程是50cm,分度值是1cm的三角板 C . 总务处老师常用的量程为2m,分度值为1cm的钢卷尺 D . 体育老师常用的量程为30m,分度值是1dm的皮尺
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 , 请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对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甲图中,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B . 乙图中,塔在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 C . 丙图中,放大镜把字“放大”是由于放大镜具有发散作用 D . 丁图中,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3月27日,我县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志愿者的红色袖章能(发出/吸收/反射)红光;参检者用手机打开的采样码图像(是/不是)光源;为快速读取信息,医务人员应将扫码装置的镜头在距采样码(2f以外/1f到2f之间/1f以内)范围调整。
小明在实验室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实验室内的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图片_x0020_277465378

  1. (1) 实验时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
  2. (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是℃ ,此时烧杯中的水(选填“没有”或“已经”)沸腾;
  3. (3) 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小明发现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 . 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 . 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半,则蜡烛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 . 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仍能成完整的像
俗语“震耳欲聋”“声音刺耳”“闻其声知其人”反映声音的特征分别是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 (1) 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
  2. (2)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 (3) 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 .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  比较稳定 B .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 .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 (4) 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2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