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这个实验中,小磁针应该放在(  )
A . 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B . 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C . 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左侧 D . 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右侧
如图所示,电阻不计且足够长的U形金属框架放置在倾角θ=37°的绝缘斜面上,该装置处于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B=0.5 T.质量m=0.1 kg、电阻R=0.4 Ω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框架上,从静止开始沿框架无摩擦下滑,与框架接触良好.框架的质量M=0.2 kg、宽度l=0.4 m,框架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 sin 37°=0.6,cos 37°=0.8.

  1. (1) 若框架固定,求导体棒的最大速度vm
  2. (2) 若框架固定,棒从静止开始下滑6 m时速度v=5 m/s,求此过程回路中产生的热量Q及流过ab棒的电荷量q
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传送带长4.5m,传送带上左端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初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煤块与传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从某时刻起,传送带以6m/s2的加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加速运动,经一定时间t后,马上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煤块相对地面先加速后减速,加速阶段、减速阶段的加速度等大反向,煤块加速时间1.5s,最后,煤块恰好停在传送带的右端,此过程中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g=10m/s2。求:

  1. (1)  煤块与传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传送带的加速时间t;
  3. (3)  当煤块停止运动时,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
如图所示,甲、乙、丙 3 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 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不可能是 (  )

A . 甲、乙匀速下降,且v>v , 丙停在空中 B . 甲、乙匀速下降,且v>v , 丙匀速上升 C . 甲、乙匀速下降,且v>v , 丙匀速下降,且v>v D . 甲、乙匀速下降,且v>v , 丙匀速下降,且v<v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紧靠在一起压缩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 , 以两滑块此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一维坐标系,现将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下列关于外力F、两滑块间弹力FN与滑块B的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面积S = 0.2m2、n = 100匝的圆形线圈,处在如图所示的磁场内,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B = 0.02t,R=3ΩC = 30μF , 线圈电阻r = 1Ω , 其余导线电阻不计,求:

  1. (1) 通过R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 (2) 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

某种材料的三棱镜截面如图所示,∠A=90°,∠B=60°,一束垂直于BC边的直线光束从AB边上的某点入射,折射光线经过三棱镜BC边反射后,从AC边垂直射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求:

  1. (1) 三棱镜的折射率;

  2. (2) 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

  3. (3) 要使光线在BC边上发生全反射,则AB边上的入射角应如何变化?

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的开发和应用,意味着中国桥梁及铁路施工装备进一步迈向世界前列。该起重机某次从 时刻由静止开始提升质量为m的物体,其 图像如图所示, 内起重机的功率为额定功率,不计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匀加速阶段的位移为 B . 该起重机的额定功率为 C . 时刻物体正在减速上升 D . 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之比为
某同学乘坐观光电梯在竖直方向运动,电梯经空中某位置时开始计时,x表示此后发生的位移,t表示运动时间,其运动过程中的 图像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梯一直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 b时刻电梯的速度为零 C .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 D . 时刻电梯到达最低点,离出发点距离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任何曲线运动都是变加速运动 B .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速率不等)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 . 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直线运动 D .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的 图像,现取向东为正方向,则根据图像,求:

  1. (1) 物体在第2s内和第4s内的位移,以及物体在前5s内的路程和位移;
  2. (2) 画出其对应的 图像。
在体育比赛中有大量的投掷类项目,如铅球、铁饼、标枪等,(不考虑运动员的身高、空气阻力等其他因素)若运动员将物体投掷出去的速度都相同,则运动员以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多少度投掷时,物体飞行的最远(   )
A . B . C . D .

经过精确校准的电压表V1V2,分别用来测定如图所示电路中R两端ab间的电压,读数依次为12.7V12.3V,则(     

Aab间的实际电压应大于12.7V

Bab间的实际电压应小于12.3V

C.电压表V1的内阻大于V2的内阻

D.电压表V1的内阻小于V2的内阻

一枚小火箭携带试验炸弹沿竖直方向匀加速发射升空,小火箭的加速度,经后小火箭与试验炸弹自动分离,预定试验炸弹在最高点爆炸,取,不计空气阻力.

试验炸弹预定爆炸点的高度是多少?

若试验失败,炸弹未爆炸,如果不采取措施,炸弹会在分离后多长时间落地?计算结果可保留根号

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如下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  )

一列沿x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t=0.2sC点开始振动,则(  )

At=0.15s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Bt=0.3s时,质点B将到达质点C的位置

Ct=0t=0.6s时间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10m/s

Dt=0.15s时,质点A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我国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CompassG2)415日凌晨成功发射,这次发射加固和提升了正在运行的北斗一代的功能,对实现一、二代平稳过渡具有重要意义.正在建设中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站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若已知有两颗导航通信卫星分别定位于赤道上东经80°140°的上空,又已知地球半径R6400 km,取g10 m/s2.则关于这两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地球的自转,两卫星的间距会发生变化

B.两卫星的间距是固定的,大小约为6.4×106 m

C.两卫星的间距是固定的,大小约为4.26×107 m

D.这两颗卫星的信号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匀强电场中的4个等势面。两个带电粒子MN(重力忽略不计)以平行于等势面的初速度射入电场,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MPNNQM所示。已知M是带正电的带电粒子,则:                                      

      AN一定也带正电                      

      B点的电势高于点的电势

      C.带电粒子N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D.带电粒子N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光电计时器的实验简易示意图如下,当有不透光物体从光电门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光滑水平导轨MN上放两相同小物块AB,右端N外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今将效果好、宽度为d=3.6×10-3m的两块黑色磁带分别贴在物块AB上,且高出物块,并使高出物块部分在通过光电门时挡光。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L=8m,沿逆时针方向以恒定速度v=6m/s匀速传动。物块A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质量mA= mB=1kg。开始时在AB间压缩一轻弹簧P,锁定其处于静止状态,现解除锁定,弹开AB,迅速移去轻弹簧,两物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计时器显示读数均为t=9.0×10-4s。取g=10m/s2,试求:

1)弹簧弹开前储存的弹性势能EP

2)物块B沿传送带向右滑动的最远距离sm

3)物块B在传送带上滑动的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甲、乙两物块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乙物块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两图线相切于坐标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内甲、乙的运动方向一直相同
B. 时甲、乙相遇且速度相同
C. 乙的初速度大小为
D. 时甲、乙相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