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关于直线对称放置,矩形匀强磁场区域的上边界与直线重合,一质量、带电荷量的粒子以的初速度沿方向从O点进入平行板间,离开后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粒子经过磁场偏转,以垂直于直线方向离开。已知两平行板间的电压 , 平行板长度以及两板间距离都为 , 平行板右端到磁场左侧边界的距离 , 带电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

  1. (1) 求粒子飞出两板间电场时的偏转距离和速度;
  2. (2) 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 (3) 若只改变矩形匀强磁场覆盖的区域(其他条件不变),为了保证带电粒子经过磁场后垂直离开磁场,则该矩形匀强磁场的最小面积为多少?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m.现用一力F1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若用一力F2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 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 。则 (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B . C . D .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0.02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若该波的周期T大于0.02 s,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

图片_x0020_1587272580

A . 1 m/s B . 2 m/s C . 3 m/s D . 4 m/s
如图所示,PQ为—竖直弹簧振子振动路径上的两点,振子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 方向指向Q点;当振子经过Q点时,加速度的大小为8m/s2 , 方向指向P点,若PQ之间的距离为14cm,已知振子的质量为1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振子经过P点时所受的合力比经过Q点时所受的合力大 B . 该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在P点正下方7cm处 C . 振子经过P点时的速度比经过Q点时的速度大 D . 该弹簧振子的振幅一定为8cm
19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使得光电效应现象得以完美解释,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也是在光子概念的启发下提出的关于光电效应和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B . 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0 ,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C . 保持入射光强度不变,增大入射光频率,金属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增多 D . 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可以稍大于两能级间能量差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的长度是10m,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般为0.5(g取10m/s2),则汽车开始刹车的速度为  (    )

A . B . C . D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a.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b.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

c.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不必为了方便求出合力的大小而使两绳套之间的夹角为90° B .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作出合力的图示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作出拉力的图示不完全重合,说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成立 C . 若F1≠F2 , 方向不变,大小各增加1N,则合力F的方向不变,大小也增加1N
  2. (2) 图乙中的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均选填“F”或“F′”)
  3. (3) 该实验中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大小是N。
  4. (4)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 理想实验法 B . 建立物理模型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等效替代法
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 .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 .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并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 C . 库仑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并测得静电力常量 D .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如图所示,a、b、c是处于同一均匀介质中某一直线上的三个质点,一列简谐波的波源在b点,波同时沿该直线向ba和bc方向传播,a、b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L1=7 m,各质点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T=0.4 s,波长4 m≤ ≤5 m,t1=0时刻,波刚好传到质点a,此时质点b恰好位于波峰,t2=1.6 s时刻,质点c第一次到达波谷,求:

图片_x0020_100021

  1. (1) 简谐横波的波长;
  2. (2) b、c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L。
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在光滑水平面上的A点,现给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大小未知),使物体向右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 物体到达B点,此时再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大小未知),再经过相同的时间,物体又回到A点。求: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物体在前后两个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2. (2) 恒力的大小之比;
  3. (3) 物体在B点和回到A点的速度大小之比。
“蹦极”是一种很有挑战性的运动。如图所示,某运动员及携带装备的总质量为 ,弹性绳原长为 。运动员从蹦极台上由静止下落做蹦极运动,下落 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弹性绳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弹性势能 (k为弹性绳的劲度系数,x为弹性绳的形变量),重力加速度g取 ,弹性绳质量不计且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及携带装备下落 时速度最大 B . 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 C . 下落 时,运动员及携带装备的动能为 D . 运动员及携带装备从静止开始下落 时重力的功率为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站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内两车的 图像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车一直在甲车前面 B . 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 . 时,甲车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 . 时,甲、乙两车两次相遇
以物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哪一个发现更直接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A . 库仑定律的发现 B . 欧姆定律的发现 C . 感应起电现象的发现 D .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A和1.0V;重新调节R,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和15.0V。求(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

  1. (1) 电动机的线圈电阻;
  2. (2) 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输出功率。

如图所示,AB是一个接地的很大的薄金属板,其右侧P点有一带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N为金属板右侧表面上的一点,P到金属板的垂直距离PN=d MPN连线的中点。关于MN两点的场强和电势,有如下说法:

M点的电势比N点电势高,M点的场强比N点的场强大

M点的场强大小为4kQ/d2

N点的电势为零,场强不为零

N点的电势和场强都为零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如图所示,通有恒定电流的导线MN与闭合金属框共面,第一次将金属框由I平移到II,第二次将金属框由Icd边翻转到II,设先后两次通过金属框的磁通量的变化分别为,则

      

A    B     C    D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选对2个得4,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最低得分为0

A.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时,使产生的新核处于低能级,这时它要向高能级跃迁,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

B.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C.一个处于第四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向外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

E.用某种光照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后,当光强增强时,饱和光电流会增大

(2)(10)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把火箭一级一级地接在一起,三级火箭从上到下依次为运载物、第三级、第二级和第一级,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会超过四级,可以简化成模型,运载物的质量为M,每一级的质量为m,当运载物和三级物离开地面时已经具有速度v0,点火过程连续,每一级物分离时速度大小均为,每次分离时间t,M=3m,忽略空气阻力,不考虑燃料消耗质量,重力加速度为g

()当第一级与火箭主体分离时,求火箭主体速度。

()最后一次分离运载物获得的推力为多大?

如右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顶角为α的直角劈和一个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夹在两竖直墙之间,不计一切摩擦,求:

1地面对M的支持力的大小;

2左侧墙对M的压力的大小.

如图,abcd是两条竖直放置的长直光滑金属导轨,MNM′N′是两根用细线连接的金属杆,其质量分别为m2m.竖直向上的外力F作用在杆MN上,使两杆水平静止,并刚好与导轨接触;两杆的总电阻为R,导轨间距为l.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导轨电阻可忽略,重力加速度为g.t=0时刻将细线烧断,保持F不变,金属杆和导轨始终接触良好.求:

(1)细线烧断后,任意时刻两杆运动的速度之比;

(2)两杆分别达到的最大速度.

 (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25 mL油酸,倒入标注250 mL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250 mL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 mL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2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所示.坐标格正方形的大小为2 cm×2 cm,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m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估算出油膜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计算出的分子直径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

A.油酸分子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半格的方格

D.求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时,1 mL的溶液滴数少计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