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秉持一个理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就是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力量,为百姓谋福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写在某校大门东面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等。
材料一: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挽联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学联大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还电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违背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
材料四:……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五: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自《内战百科》
材料六: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的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
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统一战线初形成。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短文必须包含以上三个事件的名称及影响,并谈谈你从国共关系中获得的启示,以及未来你对国共关系的展望。③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材料一:(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荐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宋代重修南海神庙碑文中也说:“先是此民,与海中蕃夷,四方之商贾杂居。”“蕃坊”所居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蕃坊”修建有伊斯兰教寺院一怀圣寺。据阿拉伯史籍载,公元879年黄巢进城时,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商人就有12万人。
——摘编自重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1922年9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还在“造国’时代”,造国的方法,就是“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个国民军“应该由全国被压迫的各阶级爱国者而不为私利私图的有力分子集合起来,号召全国各阶级觉悟的大群众组织而成”。中国现阶段“决不是哪一个阶级的群众在短期内能够壮大到单独创造国家的程度”,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
——朱汉国《<国民革命与北伐>序言》
材料三:建国以来,关于广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曾经有过八次提法……(4)1961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重工业基础的、轻工业为主的生产城市”……(6)1979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原材料工业、支农工业协调发展,科学文化、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8)1986年提出“以外经外贸为导向,以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依靠,以轻纷工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把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内外辐射能力、高度文明、多功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心城市”。
——吴振坤《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材料一: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材料二: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竞与中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
③井冈山会师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写出1919、1921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示意图中中国所处的时期,写出在①②③④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始点发生的对中国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事件及意义,并谈谈这个革命历程给你的启迪。
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