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 知识点题库

【心系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秉持一个理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就是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力量,为百姓谋福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逐渐被另一政党接受而合作,而后两党开展了哪些合作?举一个。

  2. (2) 中共在革命初期受挫后通过哪一创举在农村逐渐站稳了?

  3. (3) 在20世纪40年代,中共为了尽一切努力实现人民的和平民主的愿望做出的重要努力有哪些?

  4. (4)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国家西部某地和东南沿海某地统一问题,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百姓的伤害,中共不同地区分别采取了不同措施。请回答出至少一个地区及其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写在某校大门东面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等。

  1. (1) 请写出材料中学校名称、创建时间,它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 (2) 孙中山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是指什么?
  3. (3) 写出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些行动?
  4. (4) 参观该校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挽联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学联大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还电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违背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

材料四:……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五: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自《内战百科》

材料六: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的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

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1. (1) 材料一中的挽联是为谁而写?说他是中国自由神,请你说出他为“中国自由”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两例。
  2. (2) 材料二的宣言是为什么事件而发?这次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这次事件最终取得了哪些胜利成果?
  4.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次合作的主要成果。
  5. (5) 材料五中“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6. (6) 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在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过程,请结合以下三个事件写一篇关于国共关系的小短文。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统一战线初形成。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短文必须包含以上三个事件的名称及影响,并谈谈你从国共关系中获得的启示,以及未来你对国共关系的展望。③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国共两党合作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回答:
  1. (1)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在这次合作中,孙中山先生确立了哪三大政策?
  2. (2) 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第四军独立团的领导人是谁?
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是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黄埔军校的建立 C . 国共两党的合作 D . 国民政府的成立
广州的缠变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荐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宋代重修南海神庙碑文中也说:“先是此民,与海中蕃夷,四方之商贾杂居。”“蕃坊”所居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蕃坊”修建有伊斯兰教寺院一怀圣寺。据阿拉伯史籍载,公元879年黄巢进城时,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商人就有12万人。

——摘编自重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1922年9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还在“造国’时代”,造国的方法,就是“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个国民军“应该由全国被压迫的各阶级爱国者而不为私利私图的有力分子集合起来,号召全国各阶级觉悟的大群众组织而成”。中国现阶段“决不是哪一个阶级的群众在短期内能够壮大到单独创造国家的程度”,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

——朱汉国《<国民革命与北伐>序言》

材料三:建国以来,关于广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曾经有过八次提法……(4)1961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重工业基础的、轻工业为主的生产城市”……(6)1979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原材料工业、支农工业协调发展,科学文化、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8)1986年提出“以外经外贸为导向,以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依靠,以轻纷工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把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内外辐射能力、高度文明、多功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心城市”。

——吴振坤《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请结合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州的中国革命实践,论述这一方案的实际效果。
  3. (3) 在广州的发展方向上,材料三中的第八次提法与前几次提法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概述这些不同得以出现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1924年1月。中共三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图片_x0020_100006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 (2) 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 (3) 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过重塑自信的脚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为实现“和平统一”这一目标,孙中山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上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上的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材料二: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竞与中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1. (1) 写出材料一的"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决定和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两次会议。
  2. (2) 材料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3) 中华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三大 D . 八七会议
1924~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
A .   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 . 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C . 从新闻媒体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 . 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走向。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正在以“国共关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现在请你也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吧:
  1. (1) 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哪一年实现的?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 (2) 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后,为培养革命骨干,进行了什么重大活动?有什么意义?
  3. (3) 1926年—1927年,国共两党又联手进行了什么重大军事活动?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4. (4)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在哪一历史时期?哪一事件揭开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序幕?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
  5. (5)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分裂,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后果?
  6. (6) 通过以上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
③井冈山会师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 .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正式合作建立的事件是(    ) 
A . 中华民国的建立 B .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1)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中两党为实现统一进行了哪场战争?
  2. (2) 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 (3) 是什么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4. (4)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5. (5) 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 (6) 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观察下列图示,撰写历史小短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写出1919、1921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示意图中中国所处的时期,写出在①②③④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始点发生的对中国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事件及意义,并谈谈这个革命历程给你的启迪。

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